心怀“国之大者” 意气风发向未来

2022-06-08 09:20:25 青海日报   赵 睿 何 敏

1.jpgPsc中国藏族网通

三江源——大美生态画卷。三江源国家管理局供图Psc中国藏族网通

2.jpgPsc中国藏族网通

白琵鹭做客北川河。焦生福 摄Psc中国藏族网通

3.jpgPsc中国藏族网通

生态持续向好,鸟儿前来做客。记者 魏雅琪 李娜 摄Psc中国藏族网通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时提出的这一重大要求,精准定义了青海生态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和使命,为我省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Psc中国藏族网通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在青海,这里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之源,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既是生态资源的宝库,又是生态安全的屏障,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Psc中国藏族网通

一年来,青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自觉履行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Psc中国藏族网通

水之美,江海清流现丰鱼Psc中国藏族网通

“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连山,这一次专门来看看青海湖。”Psc中国藏族网通

青海湖,这个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又被称作“青色的海”。看“海”的人们必会打卡湟鱼,尤其在每年的“洄游季”,逆流而上的鱼跃景象更是不容错过的自然生态奇观。Psc中国藏族网通

从1982年至今,为保护这一特有鱼类,青海湖一共实行了6次禁渔,第六次封湖禁渔从2021年1月1日起,为期十年。通过全面构建监管制度体系、严厉打击涉渔违法行为、有效恢复水生生物资源、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以及开展重点水域环境监测,组建长江禁捕一线协助巡护队伍,设立县、乡、村、护鱼员四级网格。经专业部门调查评估,2021年青海湖裸鲤资源量恢复到10.85万吨,是保护初期的42倍,已达到原始蕴藏量的33.9%。Psc中国藏族网通

此外,青海省加快构建长江、黄河、青海湖重点水域禁渔期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禁捕管理各项举措,积极开展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及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成效显著。Psc中国藏族网通

这得益于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三江源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渔业水域继续保持原生态,甚至略呈增长趋势。“2021年,生态环境部通报的年度青海省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中,水环境质量指标综合评价结果为‘优’,为全国河流国家考核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唯一省份。”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司文轩说。从2007年起至今,中国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等多条重要干流水质已持续十四年达优。Psc中国藏族网通

从源头至出省水质优良,“一江清水向东流”,鱼翔浅底的美景比比皆是。Psc中国藏族网通

山之春,地绿林茂跃生机Psc中国藏族网通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长江源村的湿地管护员嘎玛曲卓,每个月都要去往420公里外的长江正源沱沱河腹地巡护。“每次不仅要查看是否有破坏草场的情况,还得时刻关注多变的天气,做好野生动物出没的记录。”嘎玛曲卓说。Psc中国藏族网通

2004年11月,为了保护家乡脆弱的生态,唐古拉山镇6个牧业村的128户牧民告别世代居住的草原,搬到了格尔木市南郊新建的长江源村定居点。搬到山下的18年间,长江源村人放下牧鞭,退牧还草涵养草原生态,逐步从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与红利共享者。Psc中国藏族网通

据统计,截至2022年2月,全省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达到14.51万个,其中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岗位4.99万人,年发放劳务报酬近10亿元,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园区“一户一岗”,年人均增收达到2.16万元。Psc中国藏族网通

而今,在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8%,森林覆盖率达到7.5%,绿色空间不断扩展,环境承载力有效提高,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多年来,通过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国土绿化“大会战”、全民义务植树等活动,累计完成国土绿化34.3万公顷,其中营造林17.7万公顷、草原治理修复19.6万公顷、湿地治理修复9.2万公顷,全省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Psc中国藏族网通

因复绿增绿受益的,还有野生动物。资料显示,20世纪中后期,三江源地区雪线、冰川逐年萎缩,草原湖泊湿地面积缩小,野生动植物大面积消亡,使得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顶端的雪豹濒临灭绝。而近年来,雪豹现身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这种通常活动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区域,肉眼难觅踪迹的“大猫”种群数量逐步增加,甚至出现于人群活动区域。每年10月23日的国际雪豹日,它更是化身世界级“云养网红”。随着雪山冰川、江源流域、湖泊湿地、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生态治理修复,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改善,使藏羚羊、普氏原羚、黑鹳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更加普遍。Psc中国藏族网通

天之蓝,天朗气清家园靓Psc中国藏族网通

在2022年的六五环境日活动中,海东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干部职工、学生、群众等前往海东市综合检测中心智慧环保平台、监测站实验室进行观摩,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海东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环境监管、样品化验到过程分析,让群众全流程了解生态环境的工作内容。Psc中国藏族网通

海东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的工程师张宏霞说,2021年底“智慧环保”项目正式实施,通过查询“海东市环境智能监控系统”上的废水监控系统、空气监控系统、水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监控视频等11个模块,就能立即知晓对应的实时信息,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升。Psc中国藏族网通

今年6月,海东市平安区按照“先行试点、打造样板、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在东方明珠、金阳光、恒鼎国际3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通过建设垃圾分类科普屋、垃圾分类入户“敲门行动”“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倡导市民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日常生活习惯,建立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进入东方明珠小区的垃圾分类科普屋,参观者能够轻松愉快学到垃圾分类的知识。“只要把垃圾分门别类地投入智能柜,就能兑换积分获得生活用品。”海东市平安区东方明珠小区的居民张敏笑着说。Psc中国藏族网通

良好生态环境需要人人共建,生态福利才能人人共享。青海各族人民心怀“国之大者”,正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道路上不断作为,以实际行动筑牢生态屏障,加快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Psc中国藏族网通

编辑:加毛吉
相关稿件
  • 智博会:为经济赋能 为生活添彩 触摸未来生活

    8月22日至24日,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行。记者在本届智博会采访发现,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层出不穷,与传统产业融合日益深入,引领着美好智慧生活,并已成为国际合作重点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详情]

    发布时间:2022-08-24 08:49:06
  • 时习之 谋篇布局向未来 习近平赴辽宁考察心系新时代东北振兴

    时习之 谋篇布局向未来 习近平赴辽宁考察心系新时代东北振兴...  [详情]

    发布时间:2022-08-23 20:09:50
  • 担当实干谋发展 乘风起航向未来——天祝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天祝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实力持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详情]

    发布时间:2022-08-23 11:02:46
  • 王勇:携手促进智能产业健康发展 合力共创数字经济美好未来

    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22日在重庆开幕,国务委员王勇以视频方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详情]

    发布时间:2022-08-23 08:57:08
  • 牢记“国之大者” 扛起责任使命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再一次擘画了蓝图,明晰了路线。今天的青海,“国之大者”深入人心、保护生态蔚然成风。立足青海实际,这里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要以“国之大者”的胸怀和担当,看待和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详情]

    发布时间:2022-08-18 10: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