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藏族文学栏目由藏族文学史、古典文学、古今藏戏、口传文学、当代文学等栏目组成。 藏族古代文学在藏族文学史上具有不容轻视的地位,从内容到形式自成系统。其创作群体的角度来讲,可分为三种。其一,由民间集体创作,而经后人整理的口传文学。如;创世史诗、英雄史诗、长篇叙事诗、机智人物故事、魔幻故事及生活故事、寓言故事、各地民歌、谜语、谚语、哲嘎等等。其二,由宗教人士创作的直接或间接宣扬宗教思想的文学作品。此类文学作品内容比较丰富,体裁繁多。包括史传文学、诗歌、颂词、格言、散文、小说、剧本等等。其三,主要由世俗贵族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一类型文学也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最具有代表性的如;朵噶·次仁旺杰的《循努达美》和《颇罗鼐传》等小说。 [查看]



苦 练
作者:仓生荣   来源:《缤纷高地》   发布日期:2010-04-29 10   编辑:仁增才让

    刚刚任命为检察官的刘燕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安排到了检察院的门面部门——公诉科。这也难怪,就十来号人的小单位,有六个科室,每个科室只两三个人,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谁也不好调。就公诉科而言,只有一个科长一个“兵”,“兵”已到了退休的年龄,要个接班的人,院领导就只好把有大学法律文凭又有了检察官资格的刘燕安排到公诉科。

    虽说刘燕的法律基础知识十分扎实,可由于缺乏锻炼,语言表达欠佳,自从庭审方式改变以后公诉人在法庭上的表现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公诉人不能当庭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理由,充分展示出应展示的证据,本应胜诉的案子也有可能泡汤。因此检察长对刘燕的出庭问题慎之又慎,多次嘱咐科长让她熟悉一段时间再接案子。没过多久,老“兵”就要退了,科里案子多,科长忙不过来,就要刘燕主诉一起案子,这多少也有点试试看的意思。检察长知道科里的特殊情况,也想到不压重担就无法发现人才,也不能尽快锻炼人才,就同意了。不过,检察长让老“兵”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她的助手,以免在庭审中出现什么闪失。尽管刘燕为这次庭审作了充分的准备,可在法庭上还是手忙脚乱,结结巴巴说不出来,挡不住辩护人的凌厉攻势,幸亏老“兵”及时补台,才把案子诉了过去。一场唇枪舌战下来,刘燕差点哭了出来,她知道案子一旦诉不过去的严重后果。老“兵”看在眼里,也替刘燕难过,可自己就要退休了,也帮不上刘燕什么。检察长知道后,并没有批评刘燕,只是用两眼定定地看着老“兵”,老“兵”知道检察长有话要说可又不好意思。老“兵”说检察长有什么话您就直说吧,我虽然正在办理退休手续,可我在岗一天就要尽责一天,即便退休了,如果单位有需要,我还是会尽义务的,因为我是个检察官。检察长见老“兵”这个态度,便说老“兵”你就再带一段时间吧,科里出庭公诉人员现在正青黄不接,退休的事我跟人事部门联系。老“兵”立定身子说请检察长放心,我努力把刘燕带成一流的公诉人。检察长看到自己的部下到了退休的时候还能这样,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情。检察长问你怎么个带法,老“兵”说我天天和她打嘴仗,直到把她的嘴巴磨得锋芒毕露。

    就这样,一个敬业的老“兵”和一个要强的女孩开始了特殊的口才训练。老“兵”找出以前办结的疑难复杂案件材料让刘燕看,刘燕自己也买了一套《演讲与口才》细细捉摸。在此基础上他们就公诉当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不断变换角色进行辩论,他们在单位练,在路上练,在两家的宿舍里也练,真有点形影不离的样子。女孩隔壁的大娘想,这女孩八成脑子有毛病,年纪轻轻俊模俊样的咋找了个老头,他们一会儿骂骂咧咧,一会儿又哭哭笑笑,真是不好理喻。

    刘燕这段时间忙得不亦乐乎,除了晚上睡觉、白天吃饭和方便的时间外,为了不受外界干扰连手机都关了,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口才训练上,本来,在参加全国司法统一考试时认识了一个和她十分般配的小伙子,说好回到各自的工作单位后加强联系,培养感情,做生活伴侣,可刘燕一忙把这事给忘了。这天她听人说有个很帅气的年青人昨天在找她,她不在,隔壁的大娘几句气乎乎的话把他打发走了。这时她突然想起他就是参加统考时认识的小伙子,急忙打过去一个电话,可那边的人不再理她。

    半年时间过去了,刘燕终于练出了一身过硬的公诉本领,完全适应了各种案件的公诉工作,她作为院里迅速成才的典型到州上介绍经验,州电视台对她在老“兵”的帮助下如何勤学苦练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这天晚上,刘燕接到了那个小伙子的电话,说真对不起,我在找你时听了隔壁大娘的话,就以为你已经和一个老头结婚了,看了对你的报道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来我们之间还真需要加强接触和了解。

    刘燕这晚心里美滋滋的,感到事业和生活对她充满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