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藏族文学栏目由藏族文学史、古典文学、古今藏戏、口传文学、当代文学等栏目组成。 藏族古代文学在藏族文学史上具有不容轻视的地位,从内容到形式自成系统。其创作群体的角度来讲,可分为三种。其一,由民间集体创作,而经后人整理的口传文学。如;创世史诗、英雄史诗、长篇叙事诗、机智人物故事、魔幻故事及生活故事、寓言故事、各地民歌、谜语、谚语、哲嘎等等。其二,由宗教人士创作的直接或间接宣扬宗教思想的文学作品。此类文学作品内容比较丰富,体裁繁多。包括史传文学、诗歌、颂词、格言、散文、小说、剧本等等。其三,主要由世俗贵族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一类型文学也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最具有代表性的如;朵噶·次仁旺杰的《循努达美》和《颇罗鼐传》等小说。 [查看]



降边嘉措及其《格桑梅朵》
作者:吴伟 耿予方   来源:《中国西藏基本情况丛书—西藏文学》   发布日期:2009-12-22 10   编辑:仁增才让

    降边嘉措,生于1939年,四川省甘孜州巴塘人。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并随军进藏。边进军边训练边修路边做群众工作,沿途深入农村、牧场、寺庙,跨越雪山、草地、冰川,耳闻目睹了解放军进军西藏的全过程,历时一年,到达拉萨。这一经历,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格桑梅朵》的创作始于1960年,1963年完成初稿,受到出版社的重视,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具体意见,书稿修改近20年,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0年正式出版。这是当代西藏乃至整个藏族作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82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藏文版。

  1980年是降边嘉措的丰收年,在《格桑梅朵》出版后,他又通过考试,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成为第一个藏族副研究员。此后他便一边搞藏族文学研究,一边继续文学创作。20年来,既有学术论著《格萨尔初探》、《格萨尔与藏族文化》等,又有《十三世达赖喇嘛》(与吴伟合作)、《格萨尔王全传》(与吴伟合作)、《雪山名将谭冠三》等文学著作。

  格桑梅朵意为吉祥花、幸福花,是小说中一对青年男女边巴和娜真纯洁爱情的象征,也是藏族同胞向往吉祥、幸福生活的象征。《格桑梅朵》以现实主义的手法,选择了一连串新鲜有趣的故事,热情歌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伟大胜利,歌颂翻身农奴的迅速成长,歌颂汉藏民族的旧情新谊,歌颂西藏高原第一个春天。她向世界宣告,翻身农奴梦想的吉祥幸福变成了现实。

  小说选择1950年10月至1951年10月这一特定时间,选择从金沙江天险到拉萨古城这一特写地段,选择一个庄园、一个兵站、一个牦牛运输队这样的特定范围,通过一支解放军小分队藏汉族指战员艰苦而又巧妙的斗争,把进军西藏这个震撼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写得既轮廓清楚,又细腻可读。

  进军西藏是一场驱逐帝国主义的风暴,又是一场农奴翻身得解放的革命,也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事。因此,许多人感到陌生,需要有一个观察、认识的过程。小说相当真实地描述了各方面代表人物对进军西藏的不同态度:极少数反动分子在帝国主义的支持怂恿下,或武装对抗,或造谣中伤,或经济困扰;而西藏上层人物,由于种种原因,或因开明而乐于合作共事,或对共产党不理解而心怀疑惧,或听信谣言而与共产党对立。对各种人物,小说把握得很有分寸。

  作者着墨最多的是一批有政治远见、有政策水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在解放军的帮助下,砸碎锁链的翻身农奴。他们是:久经战场心里只有西藏人民的进藏干部郭志诚、李刚、洛珠,苦大仇深、一心向往解放的青年英雄边巴,挣脱锁链、展翅飞翔的女英雄娜真,等等。

  《格桑梅朵》的特殊意义在于这是一位藏族作家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从藏族人民特有的心理和视角,去看待去理解去扫描解放西藏的历史讲程中所发生的事情。随着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我们从中看到边巴如何从一个农奴成为战士,看到娜真、吉村、尼玛次仁、仁青大伯等对解放军的态度如何从疑惧到觉悟的思想转变,看到李刚队长为了西藏的解放而牺牲,长眠在高原上,看到匪首噶朵配合反动势力进行叛乱,看到农奴主益西如何拖延和阻挠解放军进军拉萨等等。一幕幕逼真的场景通过普通藏族人民的眼光透视出来,把读者带入那古老、神秘和畸形的高原社会,构成50年代初期西藏社会奇光异彩又惊心动魄的生活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