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藏族文学栏目由藏族文学史、古典文学、古今藏戏、口传文学、当代文学等栏目组成。 藏族古代文学在藏族文学史上具有不容轻视的地位,从内容到形式自成系统。其创作群体的角度来讲,可分为三种。其一,由民间集体创作,而经后人整理的口传文学。如;创世史诗、英雄史诗、长篇叙事诗、机智人物故事、魔幻故事及生活故事、寓言故事、各地民歌、谜语、谚语、哲嘎等等。其二,由宗教人士创作的直接或间接宣扬宗教思想的文学作品。此类文学作品内容比较丰富,体裁繁多。包括史传文学、诗歌、颂词、格言、散文、小说、剧本等等。其三,主要由世俗贵族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一类型文学也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最具有代表性的如;朵噶·次仁旺杰的《循努达美》和《颇罗鼐传》等小说。 [查看]



守住这片宁静
作者:才旺瑙乳   来源:《南方》   发布日期:2009-11-25 10   编辑:仁增才让

      当喧嚣的市场和角逐渐渐隐去,当狂热的音乐和车水马龙的街巷渐渐隐去,当都市渐渐隐去,我慢慢合上了书房的窗户,开始陷入我自己的世界。这时候,我需要一杯清茶,点燃一支不再是显示自己身份的廉价的香烟。我随意地打开一本书,可以是博尔赫斯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热情》,可以是奥克塔维奥·帕斯的《太阳石》,也可以是被世人误认为浪漫的六世达赖仓央加措的《情歌集》;甚至听听轻松而又舒缓的乡村音乐、酒歌;也可以回首往事,追忆天真的童年、刻苦攻读的学生时代和早夭的初恋;甚或是美丽而又古老的大草原、神秘而寂静的雪山;是牧歌、是神话、是永恒不变的宁静,绵绵不绝地进入我的灵魂。灯红酒绿已拒之门外,这一方世界已属于宁静,属于我疲惫奔波中休憩下来的灵魂。     在都市中生活过久的人,可能都怀有这样一份情怀。但大多数人的生活已被经济大潮和快节奏的机器文明所淹没。为生存而战,除了钱和高度紧张的奔波,很少能平静地坐下来思考生活的另一面。夜晚应该是个好机会,却又投入紧张刺激的娱乐片、或者狂热沸腾的重金属摇滚乐、花天酒地的火锅城……已经不能自己了,太紧张、太疲于奔命了。     就我个人来说,也许游牧者的祖先的血始终充沛着我的血管。多年来虽然生活在都市和城镇中,但更多的时候却神往宁静而祥和的大自然。这就是我能坚持写作的原因。我注定要漂泊于现代文明的世界里,却又改变不了我对古老而纯朴的传统文明刻骨铭心的迷恋。我热爱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热爱古老的传说、部落的战争与和平、十万战车和天空洒向大地的每一滴雨水。这是我精神财富中最重要的部分。当然我也不排斥现代文明。我主要关注人的精神状态。我欣赏历史和事物的变化性,绵绵不绝而又持续不断的变化。但要真正参悟这一切,却需要你仔细地去体味、静静地去感觉。这时,天地万物,便尽在不言中。古人云:宁静致远。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宁静的愉悦,才能体会到寂寞和孤独中所蕴含着的精神力量。历史上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就因为耐不住寂寞和孤独,终于没有成为大师。而在僻居中开悟的老子,在流放生涯中平静地坚持下来的但丁,终生在乡村中思索着的托尔斯泰,把内心的激情变成宁静的教堂音乐的巴赫,却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这不能不说明问题。     此刻,清淡、苦涩的茶水变得如此甘甜,袅袅的烟云如此具有神韵。我坐在天地万物之间,坐在古今中外的巨人们之中,神思飘逸,淡泊悠远。而我都市里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此刻也正享受着这人类生活的另一面﹖是否想起了喧嚣城市之外的乡村、牧区、大自然的寂静与和谐﹖是否想起了高山流水,是否正思索着宗教和大音稀声的音乐﹖这是多么难得的时刻真正了解生活的人,绝不会对它贪求,所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真正懂得生命的人,也自然会明白这宁静的意义。所以,要守住这一片宁静,要回到你自己的心灵中,赞美你的爱情,呼唤你爱人的名字:从你的一个庭院,观看

古老的星星;

从阴影里的长凳

观看

这些布散的小小亮点;

我的无知还没有学会叫出它们的名字,

也不会排成星座;

只感到水的回旋

在幽秘的水池;

只感到茉莉和忍冬的香味,

沉睡的鸟儿的宁静,

门厅的弯拱,湿气

——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