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族网通

梅卓 久美多杰---“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在青海

   作者 : ​梅卓 久美多杰    发布时间 : 2020-08-10
字体 :

1.jpg

2020年7月15日,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调研时对《格萨尔》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作出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省文联召开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格萨尔》史诗重要讲话学习座谈会,重温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格萨尔》史诗的五次重要讲话精神。来自全省各地的60多名《格萨尔》艺人和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工作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就,畅谈学习体会和感受。他们对新时代《格萨尔》传承保护和研究传播等工作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一、总书记眼里的《格萨尔》史诗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考察工作时,观看了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并同《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他说:“我今天来看你们,听你们的演奏演唱,就是要表明党中央是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习近平强调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党的十八大来,以《格萨尔》等三大史诗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2014年9月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提到了《格萨尔》等三大史诗的政治意义和学术文化价值。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及《格萨尔》等三大史诗的传承,并称赞其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在2019年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追溯我国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时,他满怀深情地说:“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再次把《格萨尔》史诗提到很高的地位,使得《格萨尔》这部伟大史诗更加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格萨尔》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代表作名录”。 

2.png

二、《格萨尔》成为跨世纪的文化工程

《格萨尔》也叫《格萨尔王传》,它是一部发源于青藏高原而跨地域、民族和国界传播的活态史诗,地域上跨越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新疆等多个省区。在境外,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等国也都有流传。传播地域如此广阔,涉及语言如此众多的演述艺术,在世界上并不多见。它是族际文化互动、国际文化交流以及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鲜活例证。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尔》,在历史的变迁中相继流传到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白族、普米族、羌族、独龙族、撒拉族等兄弟民族当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这部史诗与各自民族的古代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相交融,形成了本民族特质的《格萨尔》。

青海是《格萨尔》史诗的主要发源地,省内各地都有传说中的《格萨尔》遗迹和遗物,到处流传着《格萨尔》以打压黑恶势力、降服妖魔、抑强扶弱、造福百姓、保护美丽和谐家园为核心主题的传奇故事。《格萨尔》史诗爱好者和研究者发现了《格萨尔》史诗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特殊的文学价值,早在19世纪八十年代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外国学者从青海各地搜集和挖掘了不少《格萨尔》史诗的原始版本,青海因此成为国内外最早发现《格萨尔》史诗的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和重视《格萨尔》的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工作。1952年2月,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决定由省文联负责成立“《格萨尔》工作组”,开展史诗的搜集、整理、翻译等工作。根据当时中央宣传部的工作部署,我省率先开展《格萨尔》史诗的普查和搜集工作,组织200多人的学术考察和科学研究队伍,在国内所有《格萨尔》史诗流传的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普查和搜集抢救工作,并取得了巨大成绩,这在藏族文化史上是空前未有的壮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格萨尔》的抢救工作重新开始。从1983年起,《格萨尔》史诗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连续三次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后又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突显了《格萨尔》在国家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先后成立了青海省《格萨尔》抢救工作领导小组和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使《格萨尔》事业走上新的发展道路。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省《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强有力的领导下,在文化旅游、民族宗教、财政、社科、广电、出版、高校等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及各市州的积极配合下,我省的《格萨尔》工作在田野考察、民间艺人抢救、原始版本的搜集、整理、出版、翻译、学术研究和《格萨尔》衍生文化的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很多领域的工作走在了全国有关省、区的前列,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3.png

三、《格萨尔》事业在持续发展进步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对过去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新时代《格萨尔》工作重点任务,有力推动了史诗保护、传承、发展各项事业的有序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服务国家、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责任意识,致力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格萨尔》搜集整理出版翻译成绩喜人。截止目前,搜集各种手抄本、木刻本、艺人说唱本80多部,整理出版了省内优秀艺人的说唱本《南铁宝藏宗》、《萨栗金宗》、《吉合目牦牛宗》、《大食沃茂隆让》、《麦布山羊宗》、《雪山伏藏库》等50多部;编辑出版了《格萨尔》少儿读本丛书6本;汉译出版了《英雄诞生》《敦氏预言授记》《赛马称王》《霍岭之战》《丹玛青稞宗》《辛丹内讧》《大食财宝宗》《卡切玉宗》《象雄穆德宗》《歇日珊瑚宗》《雪山水晶宗》《阿达拉姆》等18部,为这部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翻译成更多语言文字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连续多年录音、记录、整理、出版了我省杰出《格萨尔》艺人才让旺堆的《阿达鹿宗》《狮虎海螺宗》《岭国歌舞》等11部12册《格萨尔》史诗部本。

需要特别介绍的是,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进一步推动《格萨尔》工作,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91年在北京联合举行《格萨尔》工作成果展,并召开《格萨尔》说唱艺人命名大会,授予才让旺堆等四名艺人“优秀的《格萨尔》说唱家”称号,这是国家部委和文艺团体、学术机构首次把优秀说唱艺人命名为“说唱家”。才让旺堆1936年6月出生于我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镇一个牧民家庭,少年时代开始说唱《格萨尔王传》,2014年5月在西宁去世,享年78岁。鉴于才让旺堆在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保护工作中的突出表现,1997年,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又授予他《格萨尔》抢救和研究“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他所掌握的《格萨尔》史诗部数在同类艺人中首屈一指,能说唱的史诗超过百部,代表作有《吉祥五祝福》、《陀岭之战》、《犀岭之战》等,不仅为青海《格萨尔》工作赢得了荣誉,也为全国《格萨尔》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格萨尔》艺人抢救保护培训有序进行。我们始终把《格萨尔》民间艺人的抢救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每年深入基层农牧区,认真做好各项调研,从民间不断发现新艺人。先后在全省各地发现并登记了140多位不同类型(神授艺人、掘藏艺人、圆光艺人、闻知艺人、吟诵艺人等)的《格萨尔》说唱艺人,给他们建立了基本信息档案(果洛48人、玉树28人、海南28人、黄南15人、海西11人、海北8人、海东6人)。这些艺人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00年,最小的是2007年生人,相差真正一个世纪。他们当中目前有近40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对于《格萨尔》老艺人,我们加大了抢救性保护力度,通过录音、记录、整理、出版他们说唱的部本,为世人留存了一份份珍贵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财富。比如,我们已完成了对“写不完”《格萨尔》的艺人格日尖参和“画不完”《格萨尔》的艺人尕洛、“抄不完”《格萨尔》的艺人布特尕父子等,他们的所有作品和相关资料都得到了抢救性保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格萨尔》传承、传播区域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格萨尔文化的存续、传承环境造成了较大冲击,出现了格萨尔传承人数量不断减少,传承空间日渐萎缩等现象。因此,我们通过争取非遗项目资金,与相关州、县联合举办《格萨尔》艺人培训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讲授非遗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传承人的抢救与保护,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格萨尔民间信仰,数字化保护与网络文化建设,以及《格萨尔》史诗的不同说法、唱腔等内容等,让资深《格萨尔》艺人与学员进行交流切磋,起到既传授技艺经验、帮助提高升华,又带动和培育更多新艺人的作用。

《格萨尔》田野考察调研不断深入。遍布全省各地的大量《格萨尔》遗址、遗迹、遗物和民间传说故事,充分展现了《格萨尔》这部古老史诗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研究《格萨尔》的珍贵资料和重要依据,对于进一步弘扬《格萨尔》文化,带动当地旅游业,促进农牧民创业增收、脱贫奔小康,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我们多次组织专业人员,先后深入果洛、玉树、黄南、环青海湖地区和东部农业区,进行了田野调研和实地考察,发现了许多反映在《格萨尔》史诗中的新的遗址、遗迹、遗物和风物传说,撰写了《充满优秀民间文化的一片沃土——海东<格萨尔>文化调研报告》《青海海东地区<格萨尔>文化现状》《青海海东藏乡考察<格萨尔>文化调研报告》《高原上流传的史诗文化记忆——海西<格萨尔>文化调研报告》《关于贵德<格萨尔>文化的考察报告》《玉树:校园里<格萨尔>史诗的芬芳》等报告等多篇调研报告和考察论文,进而扩大对外宣传,以群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助推旅游事业发展。先后赴西藏、四川、甘肃、云南等省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各地独具特色的《格萨尔》文化,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撰写了《西藏阿里地区<格萨尔>文化考察纪实》《藏区<格萨尔>文化调研报告》等,对我省保护发展《格萨尔》史诗及其文化提出建议。      

《格萨尔》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我省各地专业人才不断涌现,优秀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先后出版了《<格萨尔>史诗概论》、《雪域<格萨尔>艺人研究》《宗教型<格萨尔王传>的文本普查与研究》、《中国藏区民间格萨尔信仰的田野调查》《格萨尔信仰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史诗<格萨尔>“口述”中的体育文化普查与研究》《<格萨尔>与藏族民俗研究》《雪域<格萨尔>遗迹遗物普查与考证》《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玛域果洛》等专著,有些研究成果填补了学术空白。科研人员在省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在国内相关省市区同行中在走在了前列。特别是省文联和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中青年专业人员近几年申报的《格萨尔三十员大将风物传说调查与研究》《<格萨尔>原始版本研究》、《江河源格萨尔文化研究》、《<格萨尔>史诗中的藏族生态文化研究》《史诗<格萨尔>视觉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研究》《史诗<格萨尔>图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研究》《<格萨尔>史诗中的传统民俗文化研究》及“格萨尔文化传承人数据库”建设等课题成功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自主项目等资助。为了普及《格萨尔》史诗文化,适应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有关人员正在翻译编写《<格萨尔>简明读本》系列丛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明扼要的情节、精美细致的图画讲述格萨尔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我省《格萨尔》工作新领域。

《格萨尔》传承人申报和传承基地建设稳中有增。在经过专家鉴定的《格萨尔》说唱艺人中,我们申报获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性项目《格萨尔》传承人有 5名,别是省文联著名说唱艺人才让旺堆(已故),玉树州著名说唱艺人达哇扎巴,果洛州著名说唱艺人格日坚参(已故)和马背《格萨尔》藏戏传承人才让华旦及圆光艺人才智;省级传承人有6名,除了上述艺人外还有果洛州久治县的掘藏艺人旦增智华。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前提下,根据做出的工作成绩和取得的实际效果,我们在各地设立了格萨尔文化传承保护基地。授予达日县的青海省果洛州森姜珠牡茶城文化艺术宫殿、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囊谦县达纳寺、果洛州《格萨尔》博物馆、果洛州格萨尔五明佛学院“格萨尔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牌匾;授予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格萨尔文化传承学校”称号;授予海南州贵德县格萨尔诺布岭文化园、果洛州久治县年宝玉则《格萨尔》马背藏戏团和海北州刚察县扎苏寺“格萨尔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牌匾;授予共和县倒淌河镇湖东梅雅村、天峻县快尔玛乡“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基地”牌匾;授予泽库县格萨尔艺术团、达日县格萨尔大王狮龙宫殿“《格萨尔》史诗保护传承基地”牌匾;授予达日县桑日玛乡阿达拉姆骨城遗址“《格萨尔》遗迹传承保护基地”牌匾;授予果洛“青海省《格萨尔》圆光文化传承基地”牌匾;授予青海湖喜玛拉登《格萨尔》文化遗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史诗传承基地”牌匾。这些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基层单位、民间机构和公益文化人士投身《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热情。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在与科研机构和院校开展学术交流,以及深入基层进行学术考察之际,给大学图书馆和州县有关学校、民间剧团、寺院、村文化室等累计赠送各种部本的《格萨尔王传》和《格萨尔研究》杂志等一千多本,以更有效的方式传播《格萨尔》文化,产生了树立典范、激励当代的效果。

《格萨尔》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实效。我省先后成功举办了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与传承论坛、首届岭•格萨尔文化研讨会、《英雄格萨尔》学术研讨会、格萨尔文化论坛等活动;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与国内相关机构和研究人员进行广泛交流,充分展示了《格萨尔》史诗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有力地提升了青海《格萨尔》工作的影响力。省内学者也多次应邀参加了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内外《格萨尔》学术研讨会并宣读科研论文,获得同行的赞誉,进一步扩大了我省《格萨尔》研究的品牌价值。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们与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召开青海地区《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十周年(2009-2019)研讨会,总结《格萨尔》史诗传统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名录以来保护与传承方面取得的成绩与经验,针对今后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为“全国《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统筹保护规划”方案的编写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为了发挥《格萨尔》特色专业和人才优势,整合青海《格萨尔》的研究资源,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与青海民族大学合作,共同开展《格萨尔》的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项目,在藏学院设置了《格萨尔》学科硕士点,已培养《格萨尔》专业硕士生20多人。通过与青海民大的联合,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连续获批八项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达到了教学与科研双赢的目的。

4.png

《格萨尔》文化发展充满活力。各地依靠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先后举办了“格萨尔文化艺术节”、“格萨尔赛马节”等群众文化活动,为民间说唱艺人展示艺术才华提供了舞台。部分州县加大对《格萨尔》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兴建了“格萨尔王狮龙宫殿”、“格萨尔文化广场”、“格萨尔博物馆”、“格萨尔文化活动中心”和《格萨尔》人物雕塑等,扩大了《格萨尔》品牌文化的影响力,加快了当地文化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我省专业艺术团体积极创作、排练、演出的《格萨尔》剧(节)目,集中打造具有青海地域特色的《格萨尔》文化品牌,涌现出了果洛州民族歌舞团的《赛马称王》、海南州格萨尔歌舞剧团的《姜国王子》、《雪域英豪•嘉擦》等优秀剧目。目前,活跃在全省各地的民间《格萨尔》剧团有30多家,他们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同时进行创新性发展,以草原和麦场为舞台,以阔湖和高山为背景,以清流和涛声为陪衬,以太阳和彩虹为灯光,在各种节会上演出《格萨尔》史诗,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村牧区的群众文化生活。果洛州成功申报了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试验区,把弘扬《格萨尔》史诗文化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力争文化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双赢。玉树州启动了以保护和弘扬《格萨尔》史诗文化为目的重大文化工程——整理出版100部玉树艺人说唱或收藏的《格萨尔王传》,翻译出版其中30部优秀《格萨尔王传》,编辑《格萨尔名词术语大典》,出版《格萨尔经典谚语精选》和《格萨尔唱腔曲谱大全》等。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积极参与和协助动画电影《格萨尔王》剧本和画面的修改完善工作,为促进和推动青海民族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献计出力。

《格萨尔》对外宣传凸显特色。近年来,我省非常重视《格萨尔》史诗及其文化的宣传工作,中央媒体和省内外媒体先后拍摄了《格萨尔的英雄草原》《青海——格萨尔的故乡》《神奇的艺人——才让旺堆》《江河源——格萨尔情》《话说格萨尔》《千年绝唱——环湖格萨尔史诗文化》《果洛格萨尔文化之乡》《话说格萨尔遗迹遗物》《圆光艺人眼中的格萨尔》等一系列专题片。青海广播电视台藏语频道“《格萨尔》说唱节目”连续录制播送了《阿达拉姆》《嘎德智慧宗》《吉祥五祝福》《森达海螺宗》《扎拉铠甲宗》《陀岭之战》《果惹擦宗》等二十余部由不同艺人说唱的《格萨尔》史诗。我省《格萨尔》专家和学者多次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青海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和香港电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大量报道了青海《格萨尔》史诗的搜集、翻译、整理、出版、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扩大了我省《格萨尔》工作的影响。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主办的《格萨尔研究》内部刊物和“中国《格萨尔》文化网”办出了一定特色。

四、《格萨尔》工作需要各方面关注支持

随着国家的强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格萨尔》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我们继续前辈们未竟的崇高事业,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严谨的学术态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推进新时代青海《格萨尔》事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和发展环境。同时,我们也看到,青海《格萨尔》工作还有一些需要引起关注和加强改进的问题。比如,在学术研究方面,全省《格萨尔》工作还没有科学统一的长远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相关科研机构和各地专业人员受经费方面的制约,习惯于各自为政、单打独斗,还未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和集体成果;在《格萨尔》抢救保护方面,除了争取国家非遗保护项目以外,没有其他资金来源,经费渠道单一,无法满足我省各地《格萨尔》抢救保护整理出版等工作实际需要;在《格萨尔》史诗翻译方面,具备高质量翻译能力的人才很少,致力于《格萨尔》汉文翻译的工作者青黄不接,后继力量不尽人意;在《格萨尔》艺人(传承人)培养方面,虽然全省各地都有各种类型的《格萨尔》艺人(传承人)和民间团体,他们为史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付出了心血,但是工作成果转化缓慢,书籍资料影像等出版难度大;在《格萨尔》文化基地建设方面,为基层《格萨尔》文化传承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明显成绩的各类学校、民间文艺团体、艺人(传承人)和相关寺院普遍缺乏发展资金,我们将其确认为“格萨尔文化传承基地(传播中心、保护中心、研究基地等)”后,除了颁发牌匾和进行业务指导以外,无力提供更多支持,而他们则希望党委、政府建立有关的激励机制,得到政策扶持和资金帮助。

  五、要努力使《格萨尔》传播空间更加广阔

最近,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已经更名为青海省格萨尔史诗保护研究中心。这为我们把《格萨尔》史诗的抢救性保护和传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发掘和保护促进学术研究,理顺关系、畅通渠道,积极争取更多的《格萨尔》保护传承项目,加强科研力量,培养更多学术带头人,充分发挥非遗保护和推动格萨尔文化建设中的带头引领作用,创造了基础条件,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在省《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格萨尔》史诗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我省“五四战略”和“一高两优”目标,继续做好《格萨尔》史诗的抢救、搜集、整理、出版、翻译、学术研究等基础性工作,加强对各地《格萨尔》工作的联系协调和业务指导,增进团结协作,凝聚工作合力,进一步打造好我省《格萨尔》文化品牌,积极推动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第一,加强《格萨尔》传承和保护工作。《格萨尔》史诗的传承和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对文本和艺人进行抢救和保护外,更重要的是对其生态加以系统性保护。在保护工作方面要实现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多元的跨越,进一步巩固业已形成的以民间为基础、政府为后盾、学界为智库,三方合力的多重保护工作模式。在《格萨尔》艺人的抢救保护方面,要细致做好新发现艺人的鉴定,重视艺人的培训和培养工作,发挥他们的基础作用;在《格萨尔》史诗的传承方面,要积极申报《格萨尔》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各地设立《格萨尔》史诗传承基地、文化传播中心、文化传承学校等,发挥传承人和传承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格萨尔》学术建设方面,打破地域界限和学科范围,聘请省内外更多优秀人才担任青海省《格萨尔》专家委员会委员,加强交流与合作,对《格萨尔》史诗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整理与研究,举办不同类型的学术研讨活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内涵,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品,发挥他们的智库作用。

第二,做好《格萨尔》搜集整理和传播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非遗”保护项目,组织研究人员,搜集和抢救散佚于民间的珍贵手抄本、木刻本,利用三至五年时间整理和出版老中青三代《格萨尔》艺人不同特色的说唱本。抓紧做好已故著名艺人说唱磁带等珍贵资料的数字化转化制作保存工作,以科学有效的手段记录、保存《格萨尔》史诗,让格萨尔文化继续“活”下去。继续借助广播电台藏语频道的优势平台,录制《格萨尔王传》,开办“格萨尔文化访谈”栏目,用艺人说唱和专家访谈等形式,向更多农牧民群众传播正能量,坚定文化自信,促进非遗保护。

第三,重视《格萨尔》各种版本资料保护。要做细《格萨尔》手抄本、木刻本等原始资料的收藏和保存工作,做好反映《格萨尔》史诗及其文化的唐卡、服饰、遗物等各种珍贵藏品的保护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利用五至十年时间,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青海省在全国率先组织力量进行大规模搜集、整理和翻译的一系列《格萨尔传奇》(汉文版)珍贵资料进行电脑文字录入、校对、整理,争取正式出版发行,让省内外《格萨尔》学界、文学界、翻译界的学者和科研人员共享资源,推动《格萨尔》史诗的传播和文本的精准翻译,让后人尊重已故知识分子的劳动成果,了解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历史贡献,学习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克服种种困难热情投身《格萨尔》史诗抢救、保护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四,加大《格萨尔》史诗翻译力度。密切与省内外翻译界的联系,凝聚各方面力量,努力把我省整理出版的和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挖掘、抢救、整理、出版的《格萨尔王传》部本翻译成汉文,让各民族读者认识和了解《格萨尔》史诗这一中华民族共同的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编写《格萨尔》普及读物。积极争取项目,在保持史诗内容完整性的基础上, 编写一套具有较强可读性,让广大汉文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格萨尔》普及读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的文字,精美细致的插图,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和大众化审美需求的情节,讲好《格萨尔》故事,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鼓励和引导更多作家、艺术家制作青少年喜爱的《格萨尔》动漫、连环画、动画作品和影视剧作,出版各类普及本和文化读本,以便使格萨尔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第六,强化《格萨尔》田野调查。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把《格萨尔》与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发展等现实问题相结合进行学术研究,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探索创新,提出独到新颖的观点和见解,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在对我省藏区《格萨尔》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外,要重视和加强蒙古族、土族等民族聚居地区《格萨尔》史诗文化的抢救搜集整理出版和学术研究。

第七,助推《格萨尔》衍生文化发展。根据《格萨尔》史诗保护传承和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的实际在继续发现、保护和培养民间《格萨尔》说唱艺人和文化传承人的同时,要引导和推动《格萨尔》藏剧、唐卡、雕塑、壁画、面具、朵尔玛等传统文化艺术和《格萨尔》音乐、摄影、电影、电视等现代文化艺术门类的发展,积极参与和支持省内外文化企业把《格萨尔》史诗作为资源进行文化品牌的传播、衍生品的开发及衍生产业链构建的过程,起到传播与共享文化精华的目的,使《格萨尔》史诗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品牌。

编辑 : 仁增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