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注释
[1]前弘法期:自唐代藏王松赞干布至惹巴瑾卒年间的西藏佛教,称作前弘期。
[2]后弘时期:指藏王郎达玛死后,佛教死灰复燃逐渐兴起,直到以后的佛教,称作后弘期。
[3]罗刹:死鬼的总名。
[4]夜叉:佛书所说一类鬼神和财神名。
[5]赞塘阁西:西藏“业赤赞波王”最初聚会诸部落酋长之地。
[6]本教:一种西藏古代原始宗教。
[7]蛇心旃檀:檀香木中最佳之一种。
[8]罗刹土:佛书所说一种凶恶女鬼。
[9]小昭寺: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内,系藏王松赞干布时,文成公主所建。
[10]玛哈菩提:即佛成道处大菩提树道场。
[11]希那烂陀:古代印度一寺名,此寺出有许多佛教大师。
[12]菩提萨埵:为唐代印度佛教中一位著名大师。藏王赤松德赞时,迎请到藏。
[13]马鸣:佛灭度后六百年,在印度出世的一位大乘论师名。
[14]五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
[15]善趣:即三善道——人、天、阿修罗。
[16]恶趣:即三恶道,指地狱、恶鬼、畜牲。
[17]无缘:言无系属的关系,无心识的攀缘。
[18]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为大乘菩萨十地。
[19]妙观察智:是五智之一,配于西方阿弥陀佛之智德。
[20]清净慧:即断离一切烦恼垢染之智慧。
[21]出世间智:即出世圣道(非凡夫道)所有的智慧。
[22]无分别:即无分别智,是证得真实空性之智。由于“真实性”离一切相而不可分别,故名“无分别”。
[23]一切法无自性:意即一切法(所有事物)无自能成立的实有本性,都是依于种种缘起而生。
[24]一切智:即佛智,言能通达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智慧。
[25]初地:指大乘菩萨所证得的“初地”,即“欢喜地”。
[26]三慧:即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
[27]十法行:即缮写、供养、布施、听闻、朗诵、记忆、演说、默念、思维和修习。
[28]忍位:加行位中,四善根位(暖、顶、忍、世第一法)中之一位。
[29]四根本戒:即杀、盗、淫、诳。
[30]沙弥戒:佛教中男子出家受三十六戒者,即受“沙弥戒”。
[31]比丘戒:佛教中男子出家受具足戒二百五十三条者,即受“比丘戒”。
[32]四续部:佛教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
[33]瑜伽部:又名瑜伽怛特罗。四续部之一,以修内瑜伽为主的佛教密宗。
[34]甘丹派:也写作“伽当派”。是以全部佛语作为修行要诀的教派。是阿底侠的首要弟子仲敦巴所创。
[35]仲敦巴:名甲哇迥勒,生于前藏堆隆普,为阿底侠首要弟子,创立“甘丹派”。在宋仁宗时(1053年)建热振寺。
[36]毗婆尸佛:过去七佛之第一佛。
[37]夺舍法:密宗古法术之一种,是说使灵识入于别人的尸体中的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