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注解2
61腹背疮伤:指牦牛驮货时,背部被鞍子或货物磨伤,腹部肚带紧勒,行走时将腹部磨伤。
62三白三甜:乳汁、乳酪和酥油为三白;冰糖、蔗糖和蜂蜜为三甜。
63拔炒棍头:炒青稞时用以在锅内翻拨的木棍。藏族风俗习惯中对牲口身体瘦弱的一种比喻。
64寻香:食香者,欲界中有或中阴身,各依因缘善恶,吸食种种香、臭气味,故名寻香。梵语译作乾达婆。
65五浊恶世:劫末寿等渐变鄙恶,如渣滓故名为浊世。五浊:寿浊,烦恼浊,众生浊,劫浊,见浊。
66粗恶苑:粗涩园。帝释天所居善见城南有一林苑,池塘、林木以为装饰,行至其地,即生粗暴之心。
67游戏海:与须弥山外围七重金山交相间隔的六重大海,充满八功德水,为诸龙王嬉游之处。
68引业:引发总报,能令生于某处某趣之业。
69五分轮回图:寺院门上绘制的生死五道轮回图。
70舍弃今世:指不求今生的世间八法,唯求来世的解脱。
71“热振”:寺庙名。是噶当派的第一座寺庙,为开创教派者仲敦巴所倡建,到1738年七世达赖将其赠给自己的老师嘎单赤巴阿旺乔登。从此,阿旺之历代转世皆称热振活佛。
72仲敦巴格西:阿底峡的及门弟子,宋代西藏佛学家。
73转绕:根据佛经记载:右绕佛塔、寺庙、佛像等有极大功德。
74朗日塘巴(1054-1123):阿底峡尊者六大弟子之一布朵瓦格西二大高足之一。
75铁匠坐式:二郎腿。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的坐姿。
76非法称斗:私下制造的秤斗。
77生圆次第: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之简称,密乘中修习本尊三身为生起次第。修习风脉等为圆满次第。
78笨教:古代西藏原始宗教名。创始人兴饶,年代待考。盛行时分本地、外来和窜易三派,黑苯、白苯两支。早期但以祷神伏魔为人禳病、荐亡为业,及至吐蕃王布德共杰时,干与国政。松赞干布以后,吐番王室扶持佛教,佛苯之间斗争甚为激烈,热巴坚因尊佛抑苯被苯教徒所杀,朗达玛尊苯抑佛被佛教徒所杀。成为吐蕃王室趋于分裂灭亡的一个近因。其后苯教在见、行、修道之法诸方面,产生了众多和佛教相似的经典,晚近渐趋衰微。
79降香木:梵语为朅地洛迦木。分三种:红色栴檀降香、黄色柏树降香和灰色松树降香。
80遍行宗派:印度六大外道之一,其承认众生之苦乐,非由因缘所生,唯由自然而生。
81无缝衣:指不见缝痕的精工妙衣。
82根据印度佛教历史记载,龙树菩萨圆寂以后,他的法体和头部变成两座山,将来龙树菩萨重入此身体,重新弘扬中观的般若空性。这两座山如今在印度南方贝谛境内。
83二止观:寂止和胜观的简称。寂止:梵音译作奢摩地或三摩地,一切禅定的总括或因,心不散住外境,专一安住所修静虑之中。胜观:梵音译修作毗婆舍那,一切禅定的总括或因,以智慧眼观察事物本性真实差别。
84贵族子弟:旧时西藏贵族的幼弟和侄子总名。
85木磨:形相是磨子,但不能磨粮食,而自尽之喻。
86黑沉熏香:沉香。梵义译为“无重”或“去心”。分白、黑及赤色三种。
87托巴:人头盖骨所做的碗。
88七圣财:信财,戒财,舍施财,闻财,惭财、愧财、智慧财。
89神馐:供佛的食品。
90函头标签:藏式书函左端的书名浮签,一般多用绸子制成。
91啊勒嘎勒:梵文元音字母组和辅音字母组。
92禳解术:禳解灾难的法术。
93献新:在新鲜饮食等未用之前,首先取以供神的部分即用指拈少许向空弹撒敬神。
94基数密咒:密宗中修任何本尊,作降伏等事业,先须念满仪轨中规定的基本的心咒数量。
95召召:修珠法时行者召唤“勾召”之声,使邪魔等召集融入食团对它们进行惩治。
96十大应诛:又名十逆怨贼。佛教密乘所说应杀不赦的十恶怨敌:毁灭佛教、摧残三宝、劫夺僧财、谩骂大乘、坑害上师、挑拨金刚弟兄、障难修行绝无慈悲、背弃誓戒和颠倒业果。
97藏合:称量单位,旧时一藏升的六分之一。
98药山王:拉萨布达拉宫西南一山名。西藏四大名山之一。
99绞木:用来拔去牦牛身上毛的木棒。
100驮罩:用来覆盖驮子的毛织物的毯子。
101现有:指器情所摄之诸法,或轮涅所摄之法。
102踏嗝:享用美味时感觉甚为可口而发出的一种声响。
103桑哈查门:《闻解脱续》中讲:桑哈即八位桑哈空行母,未依教进行血肉供养者需在此等空行母前忏悔,遣除罪业。查门,提指空行母总称。
104五肉:人、马、狗、大象、孔雀肉。
105彩盘:苯波教禳灾送祟时作为牺牲物品的彩线花盘。
106据《藏汉大词典》所载,三同门是指博朵瓦、金厄瓦、普窍瓦三位格西,此处还请读者观察。
107慈氏五论:相传为弥勒为无著所说《现观庄严论》、《庄严经论》、《宝性论》、《辨法法性论》和《辨中边论》。
108法相师:采用辩论的方法研究佛教法相学的人。
109中观理聚五论:古印度龙树论师著的《中论》、《回诤论》、《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细研磨论》。
110护摩:火供,烧施。燃烧有浆树枝等进行的火祭。
111细顶脉:由锁骨上行四指处,能现三脉即居中,能现二脉即居后,与耳垂平齐之剖刺脉道。剖此放血,能治脑虫、肺、心热邪、牙痛、胸血亢盛等病。
112吠陀:经籍,特指印度古典教文化书籍。旧译明论,梵音译为韦陀典或吠陀典。
113陀罗尼:总持,执持。以持久不忘诸法词义的念力和神验不测的智力为其体性,以受持善法,遮止不法为其功用。
114素烟、荤烟:焦烟,旧俗布施给一切“中有”鬼物的糌粑火烟。焦烟分为素烟与荤烟二种,素烟,即混有乳、酥三素的糌粑火烟;荤烟,即混有血、肉、脂三荤的糌粑火烟。
115石堆:供神石堆。堆积卵石作供品者。
116新肌:伤口及疮口愈合时所生嫩肉。
117卫藏厉鬼:当地一种鬼神,据说心胸狭窄嫉妒心极强,对其稍有不满便立即制造违缘。
118十二金刚大笑、希有八句:上师晋美彭措的《直断要诀释》中有明释。
119十二头陀行:十二杜多功德。即:持粪扫衣、但持三衣、但持毳衣、但一座食、次第乞食、不作余食、处阿练若、常住树下、常露地坐、常住塚间、常期端坐、随处坐。如此十二种苦行,佛家用以针对修治贪著衣食居住,抖擞烦恼之行,名头陀行。
120毗卢七法:佛教所传的一套静坐姿式:两足跏趺、两手定印、脊椎正直、颈部微俯、肩臂后张、眼觑鼻尖、舌尖抵上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