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西藏:推进文化强区战略
图为雪顿节期间娘热乡民间艺术团精彩的藏戏表演。(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洛桑 摄
文以载道促发展,以文化人塑灵魂。
历史的规律验证:文化既是社会不竭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灯塔。
西藏自治区两会即将召开,回顾2012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发展历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西藏第八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推进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迈进,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那么,紧密结合西藏实际提出的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雪域高原的“魂”。
一年来,西藏自治区各级各部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通过多种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通俗化、大众化,扩大了社会认同,进一步推动了全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发展,统一了全区干部群众思想和行动,增强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西藏,促进西藏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西藏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区,唐卡是藏民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为促进唐卡艺术的传承,把西藏打造成为全国唐卡艺术中心,2012年5月,西藏启动西藏和平解放60年重大题材“百幅唐卡工程”。这是迄今为止西藏自治区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主题性唐卡绘画工程。
目前,经过各地艺术家的创作,通过艺委会的评审,45幅唐卡首次亮相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西藏美术家协会主席、书画院院长、著名画家韩书力参与了项目的创作,他介绍,与传统唐卡表现宗教题材为主不同,此次唐卡工程表现的主题可谓五彩纷呈、包罗万象,题材、手法的突破创新,为古老的唐卡艺术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新方向、新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藏优秀文化产品丰富多样,精品佳作不断涌现,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正式演出、《幸福路上60年》二度创作、音乐歌舞《青稞飘香》形成雏形……这些精品充分展示西藏悠久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展示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面貌。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西藏自治区独立完成的剧目《解放,解放!》被评为2011—2012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5强,并首次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奖,这填补了专业舞台艺术获国家级奖项的历史空白。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感言,这是西藏文化艺术事业历史性的突破,在这一瞬间,我感到西藏文化事业朝着“文化强区”的目标又坚实地迈出了一步,西藏的文化事业用跨越式发展的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西藏文化艺术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距拉萨仅20公里的达孜工业园区,依拉萨河而建。在这个错落有致的工业园区内,有占地1000亩的西藏第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吞米岭·藏艺博览园。吞米岭·藏艺博览园也成为推进西藏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战略转型的一个缩影。2012年,全区各地不断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拉萨市的西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山南的雅砻文化大观园等项目相继开工……一条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出版发行、民族手工业、高原极限运动等特色文化产业的路子正在形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以上的目标指日可待。
文化惠民,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2012年,我区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健全。目前,我区正在大力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县乡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设备配备等文化惠民工程,为打造文化强区夯实了基础。
西藏自治区党委八届三次全委会提出,要坚定不移打造文化强区,着力建设文明西藏。
站在新的起点上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必定以更加坚定、自信的姿态,团结带领300余万全区各族人民踏上“文化强区”新的征程,着力建设文明西藏,努力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推动西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雪域高原上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