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心要论颂
作者:圣龙树菩萨 造 发布日期:2012-12-21 编辑:仁增才让
任杰由藏译汉
顶礼童真妙吉祥
十二支差别,能仁说缘起,烦恼业及苦,尽摄三种中。
初八九烦恼,二及十是业【注一】,余七【注二】皆是苦,十二法摄三。
从三生於二,从二生于七【注三】,从七复生三,有【注四】轮数数转。
诸趣因与果,此中无有情,唯从诸空法,还生於空法。
我与无我法,诵灯镜及印,火晶种梅声,蕴结生相续,
不转智应观。於深微细事,谁观为断灭,彼即非智者,
不见缘起义。此中无所显,亦无少安立,於真性见真,
见真即解脱。
【注一】 初无明、第八爱、第九是取,为烦恼摄。第二是行、第十是有,是业所摄。
【注二】 七者为: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是苦所摄。
【注三】 从三烦恼恼生于二业,从二业生于七苦法。
【注四】 有:欲、色、无色三有。有情于三有中流转不息。
译后记:
藏文《缘起心要论颂》及《释》,为圣龙树菩萨造。汉文《因缘心论颂》及《释》,亦为龙树菩萨造。汉文失译者名,但译笔严谨,同藏文《颂·释》基本相符,藏义颂释亦缺译者名。《开元录》与《贞元录》所有经目都末入目,可能汉本是由藏本翻译,何时翻译尚待察考。
汉文还译有净意菩萨造的《十二因缘论》一卷,后魏菩提流支译、圣者郁楞伽造的《缘生论颂》及《释》—卷,大隋南印度三藏达摩笈多译。圣者郁楞伽造的《大乘缘生论颂》及《释》—卷,唐不空译。
以上诸论都是论十二缘支的,诸经《目录》都编正目。后二论好像同本异译。郁楞伽可能是龙树的梵文那迦珠那之音译。
一九七六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