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部本《贵德分章本》的“出现”与“消失”

  作者:恰嘎·觉如    发布日期:2012-10-25  编辑:仁增才让

    谈起《格萨尔》史诗《贵德分章本》就想起华甲老人,华甲老人被《格萨尔》学界称为杰出的说唱艺人,也是优秀的《格萨尔》翻译家、搜集整理者和研究者,他是青海省贵德县尚友村人,藏族,1901年生,1975年在故乡谢世,享年74岁。他为《格萨尔》史诗的保存、传承、搜集和抢救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格萨尔》史诗《贵德分章本》是当年华甲老人从贵德县罗汉堂乡罗汉堂大队藏族老人拉果手中借来的藏文手抄本的译本。

    1953年3月,在青海省全省音乐、舞蹈汇演中,省上和文联领导发现了优秀民间艺人华甲老人,他不但会说唱《格萨尔》,而且还会跳鹰舞、鹿舞。在20世纪50年代,华甲老人把《格萨尔》《贵德分章本》藏文原始手抄本带到了青海省会西宁后,引起了省上有关领导的重视,当时的省文联组织筹备组邀请西北民院的王沂暖先生翻译。王沂暖,1907年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县石头嘴子村,于1998年在兰州逝世,享年91岁。长期从事藏文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汉族学者。著名的翻译家、藏学家,先后在北京的国立东北中山中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学院等院校任教,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藏佛教研究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第一届理事等职。1957年5月,王沂暖先生和华甲利用整个夏天基本逐句翻译成汉文后,青海文联其印成内部征求意见的草本4本,1958年正式连续发表在《青海湖》杂志上,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改名为“贵德分章本”。全书共分5章:第一章,在天国里。第二章,投生下界。第三章,纳妃称王。第四章,降伏妖魔。第五章,征服霍尔。

    终生从事《格萨尔》工作的老专家徐国琼同志在自己的“学术自述”中说道:“读完译稿后,大喜过望,爱不释手。诗篇既充满着神话色彩,又富有人间现实风貌。神子格萨尔从天界下凡,是为了“拯救人间灾难,降妖伏魔,抑强扶弱,救护生灵。”这是多么可贵的主题!史诗在第五章中有个情节,叙述霍尔有个卦女名叫怯尊姨西,他的弟弟达易阿乍,奉命要去出征。卦女通过卜卦,预知弟弟前去出征,凶多吉少。于是弟弟出征时,姐姐给弟弟送了一个金戒指,并向弟弟嘱咐道:“带去姐姐的金戒指,万一不幸把它献到阎王前。阳世阴间一个样,当官的哪个不爱钱!阎王得了金戒指,定能让你升西天!”啊!这哪里是说阴间的事,这明明是在责备阳世的丑恶,鞭笞那类“爱钱”的赃官。这样的诗章,怎能不激起人们对史诗的喜爱和赞叹。我对《格萨尔》,真是一见钟情,大半生与它难舍难分直到今天。”

    《贵德分章本》的出现,使青海省率先掌握了《格萨尔》的轮廓,也使青海省成了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搜集整理《格萨尔》的地区,青海省文联也就成了全国第一个搜集、整理《格萨尔》史诗的单位。

    《贵德分章本》出版发表后,引起中国作协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高度重视,使内地文人和学界切实领略到这部在藏族地区“家弦户诵之书”的魅力所在,格萨尔王传》作为藏族英雄故事,赫然在列。但是从此后这部译本的藏文原始手抄本就像人间蒸发似的无影无踪,据有关资料中记载,“他(王沂暖先生)与已故的藏族著名艺人华甲于1957年合作翻译的《格萨尔》(贵德分章本),因藏文原本在“文革”中散失而成为珍贵的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