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族网通

95后藏族青年次尔杜吉:共同守护那山头的亮

来源 : 人民网-四川频道    作者 : 李建璋 祝子玥    发布时间 : 2024-03-27
字体 :

3月的天空万里无云,金色阳光笼罩在银光闪烁的电力设备上,海拔2385米的布拖换流站,静静地驻扎在大凉山的沟壑蜿蜒处。

“激光功率20%,烧蚀路径设定精准无误,可以启动激光炮。”刚参加工作2年的藏族青年次尔杜吉,是国网四川直流中心布拖换流站的一名设备检修工,此刻他刚完成带电处理缠绕设备漂浮物的作业,确保了换流站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国网四川电力藏族员工次尔杜吉在布拖换流站检查油表。郑自豪摄
国网四川电力藏族员工次尔杜吉在布拖换流站检查油表。郑自豪 摄

布拖换流站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特木里镇,作为白鹤滩水电站“西电东送”的起点站,能够完全承接其满负荷发电的1600万千瓦功率,用7毫秒的时间将澎湃的清洁能源闪送至江苏、浙江两省,为远方送去清洁电能,也为布拖注入发展动能。

结缘电力梦想

1997年出生于大凉山深木里藏族自治县一个小山村的次尔杜吉,同事们都亲切地叫他“杜吉”。

“我的名字在藏语里代表着身体健康、体魄强壮、大彻大悟,是阿爸阿妈给予我的祝福。”次尔杜吉成长在被称为全国最后的“无电人口”集中地之一的山村中,童年时期的夜晚都是用松明火把取光度过的。

后来,国家电网的电力工人,在公路都没有修好的山区里跋山涉水,翻越丛山峻岭,架设铁塔电线,为全村通上电,让村子里挨家挨户都用上了电灯。看到自家灯泡亮起的一刹那,这灯光激起了杜吉心中的涟漪。

“后来村里有了小水电,有的就是挖个沟渠、接个铁管的简陋的水力发电机,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只有几百瓦功率。”杜吉回忆,“每当刮风下雨,或者干燥一段时间,水电也会断掉,可以说是非常不稳定。那时候我阿妈就说,如果电能够一直有就好了,而这也就让我对电这一神奇的东西,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

蜕变与归途

艰苦的环境并没有磨灭杜吉对知识的向往,他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考上了县城的中学。

前往县城的道路蜿蜒曲折,路程中大多山路只能步行或是骑马,当杜吉翻山越岭抵达县城后,距离出发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4天。交通的不便利,没有成为阻碍他学习和前进的理由,却时常让他回想起村里通电时的那些电力工人。

高中毕业的杜吉,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福州大学。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每当看见大城市里的灯火璀璨,都能让我回忆起童年时期微弱的灯光。”大学时期,当了解到凉山地区所有县乡均已实现脱贫摘帽,家乡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杜吉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坚定了回到凉山、建设凉山的决心。

化梦想为守护

毕业之后,杜吉不顾学校和朋友的劝说,毅然踏上归乡的道路。在区域协调发展大浪潮中,越来越多的青年从家乡走向发达地区,学习知识技能后又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而杜吉,正是这样一群有理想有作为的年轻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国网四川电力藏族员工次尔杜吉在布拖换流站验收变压器套管。郑自豪摄
国网四川电力藏族员工次尔杜吉在布拖换流站验收变压器套管。郑自豪 摄

“没想到一个换流站的面积会那么大,也没想到这个站竟然会输送这么多的电力!”当看着驻立在面前的布拖换流站,杜吉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作为一名新员工,杜吉在建设超级工程中遇见了许多困难,由于缺乏实际操作,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到了现场后完全不认识,经常碰上一鼻子灰。杜吉坚持着不服输的态度,加紧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广泛学习能接触到的所有设备,最终成长为一名具有理论和实际经验兼备的一次设备维护检修初级工。“其实我很幸运,能够在大学刚毕业就接触到国家重点工程,这是很多同龄人都没有的机会。”杜吉感慨地说。

布拖的冬天来得格外早,鹅毛大雪从他入职的11月连续飘到了来年的5月。这期间,他经常要去掉手套攀爬、检查设备,手背也生了不少冻疮,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前后出色完成了数项跟踪及验收工作,发现并处理了168条隐患。

暴雪也给了青年们一次“撒欢”的机会。“大家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让我重温了一把童年才有的快乐时光。”杜吉的言语中充满了喜悦,“来到布拖换流站,在这里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给外面的世界送去家乡的清洁能源,对此我十分自豪。”

“我愿与我的前辈、同事们一样,共同守护那山头的亮。”在这座巍峨的换流站工程,次尔杜吉做到了将少时梦想转变成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编辑 : 拉专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