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献给世间的五彩哈达
郎卡杰唐卡画
金刚萨锤 唐拉泽旺绘画艺术
在这里,我以藏地“神变画师朗卡杰”的唐卡画为例,谈谈个人在唐卡世界里的感受。
构图特点
郎卡杰大师的唐卡构图不仅传承了藏族传统唐卡的程式,而且对传统构图方式有所发展。
以《极乐世界》为例。本人瞻仰过的《极乐世界》有多种版本,有较为简单的,也有内容较多的,但郎卡杰的这幅唐卡给人以强大的震憾。这幅唐卡构图沿用了中心构图程式,突破了其他唐卡所沿用的中心、天界、地界基本对分模式和以散点透视为框架的模式,大胆将焦点透视法直接运用于画面。以自然的地平线为界,把画面分成天界和地界两大部分。地界部分为了表现众多的人物和内容,采用鸟瞰的视角,把观者的视线放在与中心点相一致的高度,也就是画面中心主尊阿弥陀佛的位置;佛的双眼凝视着下面的乐土,随佛的视线朝下移动,仿佛飞在空中朝下看,看到的是一片无垠的极乐大地。可以看出,在这片宽广无比的乐土上的山、水、树木、亭台、楼阁都是大师精心安排的。大地上铺满了黄金打制的佛冠、五饰,象征极乐世界人皆为佛的理想境界,使我们在瞻仰时领会到“世界”的含义,也领会到大师把世界囊括在咫尺画面中的博大心胸。画中人物布局对整个画面构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物透视的处理,中、近、大、远、小不是一般概念上的几何原理,而是以佛为中心所确定。近佛的人物较大,离佛越远人物就越小,既符合透视原理,更重要的是使画面构图得到无限延伸,使画面有如宇宙般广阔、深遂,同时让人仿佛觉得佛的法音由近及远,飘向四方。
天界的表现手法与地界的焦点透视法不同。一棵拔地而起的如意树,将天和地连在一起。印度神话中,天神和阿修罗在搅拌宇宙大海时,如意树从浩瀚的水面露出,据说它长在因陀罗五大天堂花园最中央的须弥山顶上。每座花园都有自己的如意树,郎卡杰大师这幅唐卡中的极乐世界如意树画犹如一个巨大的华盖,悬于苍穹,庇护极乐世界的众神,并遵照佛经上的说法画成长有黄金树根、白银树干、杂青金石枝条、珊瑚叶、珍珠花、宝石花蕾和钻石果的大树。很多由珍宝串成的珠链、花朵和丝绸从树上往下垂悬,体现了极乐世界富庶、安详、无忧的境界。树冠采用了散点透视平面构成手法,与地界的画法形成鲜明对比。浩繁的内容被安排得有条不紊、繁华而不乱,内容多,画面空间却显得轻松,达到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的效果,对画面起到了强烈的装饰作用。如意树冠周围的天神、飞天仙女都以散点透视法较均匀地安排在四周,与地界众神仙遥相呼应。从天界散下的各类珍宝和鲜花均匀地从蓝天徐徐降落,既丰富了画面,使构图更加富有动感,又增添了热烈喜悦的气氛。纵观整个画面,构图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画面布局流畅自然,疏密得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