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丹青赤子情
作者:记者 周 华 雷 柯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3-04-03 11:34
走出雪山
(1950—1980)
德格县在青藏高原东南缘,被称为“雪山下的文化古城”,这里很多寺庙享有盛誉。尼玛泽仁常年随母亲在寺里,看到很多很精美的壁画,萌生了强烈的绘画愿望。他用火塘里的炭棒,在家里墙壁上画打仗、骑马的形象,描绘心里的梦想。
德格小学校长李福众发现了他的天赋,就耐心地指导和培养他。1957年,学校推荐他到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学习。14岁的尼玛泽仁第一次走出了雪山。
四川美院在重庆,城里的一切对尼玛泽仁来说都是新鲜的。尼玛泽仁在这里免费学习了五年时间,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功底。
1962年,尼玛泽仁毕业,分配到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工作。他每天听收音机笔录新闻,晚上在昏暗的煤灯下用蜡板刻下来印出,再散发给边远的雪山脚下的藏民,宣传党的政策。他还用画笔记录藏区的变化:翻身农奴怎样在新的时代得到解放,牧民家里迎来了拖拉机、摩托车……这个时期他接触的大量基层群众形象,成为日后艺术创作的源泉。
但此时的尼玛泽仁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艺术方向。1980年,尼玛泽仁的版画参加了全国展览,著名美术评论家王朝闻看了他的作品,说如果把名字盖上,看不出这是汉族还是藏族的作品。这给了尼玛泽仁很大的震动,他由此踏上了艺术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