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政府参与
(三)震后传统村寨阿尔村白家夺寨的“羌年”
阿尔村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龙溪乡,地处岷江上游,是龙溪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共有四个自然村寨:巴夺寨、阿尔寨、白家夺寨、立别寨。村中99%的村民为羌族,保存着较典型的羌族北部方言和羌族传统文化。加上20世纪70年代以前交通不发达,与外界接触少,民族源流比较单一,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2:
2010年的阿尔村白家夺寨羌历新年,基本上属于当地村民自行组织的传统节日,不仅汶川县政府未参与其中,即使是类似村委会这样的农村基层组织,也没有参与进来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
1.节前准备
按照传统,阿尔村四个自然寨是分开过自己的年。但是直到11月4日,农历九月二十八,当地村民都不清楚具体安排,彼此间也没有统一的答案。阿尔村羌年具体承办人(组织者)也无法确定,就连当地的国家级释比传承人朱金龙也要被请到附近的水磨镇做羌年仪式。另一位释比余世云也不知道是否要举办羌年、由谁主办。
农历九月三十日下午,白家夺寨终于开始“羌年”的准备工作。不过人们仅是准备了七根杉木杆、一只公鸡和两只山羊,一棕一白。而祭祀仪式上需用的物品,如杉杆、白旗、月亮馍馍、太阳馍馍等等都要在十月初一早上才做准备。此外,负责购买白纸的村书记当时还在水磨镇。
2.节日过程
2010年11月6日,农历十月初一,早上8点左右,两位释比及几位村民聚集在村组长家进行祭祀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共分四部分:装饰杉杆、制作月亮馍馍和太阳馍馍、制作白旗、准备祭品。
中午12点左右,人们出发前往老寨子。参加仪式的人约摸二三十人左右,除了主持仪式的两位老释比外,还包括领羊人两人,举杉杆七人,拿白旗一人,拿盆子一人,背背篼一人,带火枪一人,拎祭祀用公鸡一人。其余白家夺寨的村民约摸十几人跟在队伍的后面。在半山腰时人们商量选定了一块较平缓的辣椒地(平坝子)开始布置祭坛。祭坛布置好后,释比开始祭祀还愿。唱经、打羊皮鼓,清洁祭品,祭祀山神、牛王和玉皇,最后用玉米面制作象征性的面塑,用刀砍碎,避免庄稼来年被动物糟蹋,祈祷风调雨顺。大约下午1点40,祭祀活动基本结束,持续时间约一个半小时。
晚上六点,白天参加羌年祭祀活动的村民们和村领导(全部是男性)到村组长家聚餐,一起喝羊肉汤。至此,整个“羌年”庆祝活动在模糊中开始,在简单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