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阿尼玛卿雪山传说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阿尼玛卿山又称玛积雪山或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位于果洛州玛沁县西北部,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十大山峰之一。阿尼玛卿山,山势巍峨磅礴。山体由砂岩、石灰岩及花岗岩构成,由13座山峰组成。平均海拔5900米以上,最高的一座叫“玛沁保木拉”山峰呈锯齿重叠形,由于地势高峻,因而气候多变,冰峰雄峙,冰川面积约126平方公里,有冰川57条,其中位于东北坡的哈龙冰川长7.7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垂直高差达1800米,是黄河流域最长最大的冰川。
传说中的阿尼玛卿山神,是一位骑着高头白马,手捧摩尼包(一个宝物),一身正气的威武神灵。在藏族人的心目中,阿尼玛卿雪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藏地四大神山之首,他有求必应,特别对远道而来的朝拜者更是庇护有加,传说阿尼玛卿山属马,每逢农历马年,藏区所有的神灵汇集阿尼玛卿山,马年来此转山,朝拜,就等于朝拜所有的神山,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阿尼玛卿山神也是藏族人心中的财神,他是十地菩萨的果位。每年,几乎藏族所有生意人都要来此朝拜,祈求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藏族的先贤们曾经这样描述阿尼玛卿山的功德:只要我们以至诚之心供养,我们心中所有美好的愿望就都能实现,所有的不顺利都能离我们远去。不论你是求事业,婚姻,家庭,健康等人天福报,还是求解脱,成佛,都能如愿。
传说他还是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寄魂山。每年都有大批朝圣者爬山涉水、风餐露宿前去虔诚朝拜。
阿尼玛卿雪山雄伟博大,他横跨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四省。位于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境内的主峰玛卿岗日海拔高度6282米,终年积雪。阿尼玛卿还是黄河源头最大的山。黄河在阿尼玛卿雪山来了个180度大拐弯后向东南流去,主峰玛卿岗日正在大拐弯中央。玛卿岗日周围有17座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远远眺望,碧云万里,雪峰突兀,宛如水晶玉石,光洁晶莹,十分壮观。
雪山脚下是水草丰盛的高山牧场,泉水交错,溪流惋延,灌溉着无数称为“梅朵塘”的草滩。夏季片片草滩上花团锦簇,牛羊成群。主峰东侧海拔4000米生长着茂密的灌木丛,海拔3200米以下是环山的黄河之滨,蕴育着片片的原始森林,松杉遍地,古柏参天。玛卿周围物产丰富,有珍贵的虫草、雪莲等,高山草甸和森林地带生活着雪鸡、马鸡、雪豹、白唇鹿等珍禽异兽。
阿尼玛卿雪山也是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十大雪山之一。藏语阿尼玛卿雪山意即西藏大雪山,每年都有很多藏族同胞和中外国游客慕名来此转山,朝拜,登山探险。与很多被人类开发污染的景点相比,这里纤尘不染,原始而神圣。
延伸阅读:阿尼玛卿雪山
阿尼玛卿雪山又称玛积雪山,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雪山乡境内,距自治州州府大武镇80公里,距西宁521 公里。主峰海拔6282米,山势巍峨,气势磅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著名山峰之一。阿尼玛卿雪山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这里有成片成片的松、柏、桦、杉、黑刺等林木,林间栖息有白唇鹿、獐、雪豹、黄羊、岩羊、雪鸡等数十种珍稀野生动物,盛产冬虫夏草、雪莲、大黄等名贵药材。
阿尼玛卿雪山迷人的传说使它具有神圣、神秘、神奇的色彩,是雪域高原上的一座著名神山,被藏族人民奉为开天辟地的九大造化神之一,在藏族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年都有大批信徒不远万里叩着长头来朝拜神山,祭祀山神,顶礼膜拜。
黄河源国际猎场
黄河源国际猎场,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距县城40公里,是国家林业部于1996年批准的国际狩猎场。猎场面积37万公顷。有黑海乡、扎陵湖乡、黑河乡三个猎区,猎场四周高山环抱,宛若屏障,中部平坦开阔,境内湖泊星罗棋布,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植被以高寒草甸、草原和沼泽草甸为主。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野生动物有藏野驴、藏原羚、岩羊、雪鸡等。可供狩猎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充足,是我国较为理想的狩猎场之一。
星宿海
星宿海位于玛多县西北20公里,距西宁510公里。黄河进入星宿海盆地,河水漫流,在地势稍低处积水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海子和水泊,大的有几百平方米,小的只有几平方米,他们密密麻麻,星罗棋布,难以计数。宛如天上的繁星降落到这里,故称星宿海,又如孔雀展屏,因此当地藏族同胞把星宿海叫作“玛洋”,意思是“孔雀滩”。水泊、海子周围是如茵的草原,风光秀丽。
黄河源头姊妹湖―――扎陵湖、鄂陵湖
扎陵湖、鄂陵湖位于玛多县西北30公里,是黄河流域两个最大的淡水湖。黄河流经星宿海后,从扎陵湖西南隅流入,自东南隅流出,注入鄂陵湖,两个湖泊宛如两颗晶莹闪亮的蓝宝石,镶嵌在黄河金链的上端,又像是牵手并肩、亭亭玉立于黄河源头的姐妹,所以,人们称这两个湖为“黄河源头姊妹湖”。
扎陵湖,又称“查灵海”,藏语意为“白色的长湖”,因其水色略呈乳白色而得名。鄂陵湖,藏语意为“青色的长湖 ”。两湖中间有多处鸟岛,栖息有天鹅、斑头雁、赤麻鸭、棕头鸥、褐背地鸭等多种鸟类,是小于青海湖鸟岛的又一个鸟的王国。两湖之间的措哇尕什则山,海拔4610米,山顶建有黄河源牛头铜碑一座,上有胡耀邦同志和十世班禅大师分别用汉、藏文题写的“黄河源头”四个大字,碑式别致。自山顶四望,群山环抱,扎陵湖、鄂陵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山下宽阔的草地上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寺院,名措哇尕什则多卡寺。扎陵湖畔建有藏王松赞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行宫,更为此地增添了一道美丽的旅游景观。
年保玉则
年保玉则,又名果洛山,距县城40公里。相传为果洛藏族的发祥地,是藏族群众尊崇的一座神山。年保玉则由许多高耸险峻的山峰组成主峰海拔5369米。山东南侧分布有以松柏、冷杉为主的原始森林。峡谷莽林中常有雪豹、棕熊、猞猁等野兽出没。山脚广阔的草原上,有两个十分美丽的湖泊,南面的是“妖女湖”。西北面的叫“仙女湖”,面积10多平方公里,三面群山环抱,湖水碧波荡漾,湖畔绿草如茵。仙女湖畔东南屹立着一块巨石,上面有一条深深的石痕直通湖内,传说是年保玉则山神的三女儿幻化成人,与果洛藏族祖先成婚的历史遗迹。年保玉则的天气变幻莫测,即使在盛夏,一天之内也会领略到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这里是海内外游览探险的胜地和登山爱好者向往的理想之地。
白玉寺
白玉寺,位于白玉乡达日塘,始建于1857年,占地面积达千余亩,系四川省白玉县白玉寺的子寺,是青海、四川、甘肃三省边界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寺院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主要建筑有经堂7座,佛殿3座,灵塔3座,大型转经房8座及僧舍等,有僧众千余人。
白玉寺每年举行佛事活动8次,其规模与场面,以藏历3月1日至3月10日的“白玉十日”为最,有晒大佛、跳欠、演藏戏等活动,届时有青海、川西、甘南藏区群众及游客聚集,场面宏大,庄严、隆重而热烈。
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因保护区内有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源头而得名。位于青海省南部,行政区域包括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区的全境,黄南藏族自治州南部的泽库和河南两县及海西州格尔木市所属的唐古拉山乡。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境内,东昆仑山系及其支脉巴颜喀拉山、可可西里山、阿尼玛卿山和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在这些高大山脉的雪线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发育有规模较大的现代冰川,众多的积雪、冰川融化形成的涓涓细流,汇集成了哺育中华民族、孕育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成为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美称。在辽阔的自然保护区内,除上述的名山大川外,高山草甸,广袤的草原,星罗棋布的湖泊,茂密的森林,复杂独特的地貌,使高原特有的生物种类十分丰富。初步统计有高等植物近千种,其中乔灌木80余种,优良牧草70余种,兽类76种,鸟类14 7种,两栖爬行动物及鱼类48种,昆虫和菌类近万种,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及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保护区原始粗犷、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集环保、科研和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是东西方文化融汇的地方,著名的唐蕃古道为三江源文化增添了异彩。唐蕃古道旅游线上的黄河第一桥、星宿海、巴颜喀拉山口、通天河、三江源纪念碑、唐僧晒经台、新寨嘛呢石堆、结古寺、文成公主庙、勒巴沟石刻(隆宝滩保护区)、天葬台、玉树藏族风情、阿尼玛卿雪山,呈现给游客青海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在这座3500米的高原上,浸入你精神和血液的是净化灵魂的蓝。这是一片美丽博大的土地,这里是三江文明的源头,这里有静谧悠远的湖泊,磅礴壮美的高山,一望无际灿烂的花海……这里还是一片神圣的土地,神秘庄严的寺庙,虔诚淳朴的藏族,凝聚美好希望的嘛呢堆……一切世俗的喧嚣被抛在身后,人与自然如天性般息息相通。]
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因保护区内有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源头而得名。
在这座3500米的高原上,浸入你精神和血液的是净化灵魂的蓝。
这里是三江文明的源头,一切世俗的喧嚣被抛在身后,人与自然如天性般息息相通。(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