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文化活化石”藏戏在保护中传承
藏戏的戏服和面具。
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日前在罗布林卡连续7月8日演出了八大传统藏戏——《诺桑王子》、《智美更登》、《卓娃桑姆》、《顿玉顿珠》、《朗萨雯波》、《苏吉尼玛》、《文成公主》和《白玛文巴》,成为首个实现完整演绎八大藏戏,并进行八大藏戏连演的民间艺术团体。
娘热乡民间艺术团从最初的十几名演职人员,发展到如今拥有近70名演职人员,并与专业艺术团体共同承担着拉萨各大节庆表演。通过不断摸索、大胆创新,艺术团编排了许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节目,常年活跃在舞台上。
艺术团团长米玛表示,艺术团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藏戏等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扶持。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获悉,近年来,被誉为“藏族文化活化石”的藏戏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有效保护,古老藏戏艺术在保护中得以传承与发展。
自2005年西藏开展非遗普查与保护工作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开展藏戏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特别是重点开展了民间藏戏队的保护和扶持工作,使30余支濒临解散的民间藏戏队得到了恢复和重建。自治区文化厅连续3年对全区100余支民间藏戏队给予了经费补助。
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是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综合艺术,取材自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佛教经典等,是广受藏族人民喜爱的古老剧种。2009年,藏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保护藏戏这一古老艺术,自治区文化厅采取了实施重点项目保护计划等方式,对国家级、自治区级藏戏流派和重要藏戏队开展了有效的保护工作。
2010年,西藏首批21个重点非遗保护项目中,拉萨堆龙德庆县觉木隆藏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湘巴藏戏等8个藏戏流派的保护被列为重点项目,并划拨了专项经费。西藏唯一一支专业藏剧团还争取国家投资2300多万元建成了自治区藏戏艺术中心。
2005年以来,西藏还全面加强了藏戏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命名和保护工作,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有效推动了藏戏艺术的继承、保护与发展。目前,西藏自治区共有9名国家级藏戏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数据显示,西藏现有10个专业文艺团体、35支县民间艺术团、近500支基层业余演出队,近100支民间藏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