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大舞台——访吉狄马加
中国藏族网通讯 记者:您好,部长。“2012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的主题是“大美青海寻道昆仑——光与影抒写的自然和人文”,这样的主题有什么深意?
吉狄马加:我们知道,青海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长江(金沙江)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东南亚五国的母亲河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因而被称为“母亲河之源”,被誉为“中华水塔”或者“亚洲水塔”,在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上的地位极其崇高;同时在亚洲以及世界的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格局中,也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青海的山水草原养育了众多民族,勤劳而智慧的人们创造了与自然和谐一致、与文化和谐一致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团结建设家园,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伟大篇章。
作为山宗水源的青海高原,特殊的自然造化赋予她美丽、高贵和荣耀,同时也明确了她必须承担的责任。因此青海省确定了“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让人类共享她的大美风光和神奇文化,为人类保护她的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为人类社会探索绿色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道路。举办三江源国际摄影节这种方式将有效地推动青海的发展,并以此促进青海文化的不断积累,促进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加强青海与国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而更重要的是要使青海以一种国际化的眼光和气度来开展这样的文化创意活动,通过创立这个国际品牌,提供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地域间的沟通平台,加深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背景、不同的社会制度背景下人类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共同进步。建立一个平等的对话机制,这非常有利于缔造和谐,创造文明。通过举办三江源国际摄影节,我们也深深感到,推动文化发展,提升软实力,就是要立足本地,更好地挖掘、利用本地文化的、地理的文化资源,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同时又要具有广阔的人类意识,被国际社会所接纳。
记者:有人说,随着摄影器材的普及,世界已经进入了全民摄影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国际摄影节有什么意义?
吉狄马加:摄影节对宣传青海作用功不可没,将会产生长时间的辐射效应。特别是从环境保护、关注人类生存的角度而言更是如此,无论是从摄影节承载的意义,还是先进的思想、理念而言,其意义和价值如何评价都不为过。如今伴随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全世界都面临着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经济和环境的关系问题。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摄影给我们留下了瞬间美,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更重要的是提醒人们凭良知关注地球、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本。特别是青海72万平方公里土地就有30万平方公里处于三江源保护区,高山大湖的保护、民族文化的延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命运,其意义远远超过摄影本身。我相信,在地球第三极,不管是特殊的地理方位、还是特殊的文化内涵、多样性文化、生物和多种文化共存,将会给摄影家提供更多的“食粮”。尊重文明、尊重环境、尊重自然,是摄影节永远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