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多彩的文化展示:高原奇葩别样红
中国藏族网通讯 “真是太神奇了!这里的唐卡艺术、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符合现代审美,又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太有创意了!”8月10日上午,一位来自上海的张先生,在参观了第五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展馆后向记者感叹。
进入城南会展中心,大厅右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展展区异彩纷呈,特色鲜明,它以一种大写意的高原神韵,紧紧抓牢了观众眼球。
青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富矿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居高原的各族人民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神秘厚重的宗教文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目前全省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0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59名。
在展区,人们在制作酩馏酒的大锅前笑语,在同仁泥塑演示台前赞叹,在湟源排灯展区流连,不断有参观者一边翻看相关材料,一边询问制作的历史、工序、材料等各种问题,对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好奇。
博览会上,来自塔尔寺旅游商业街的我省民间工艺师乔应菊正坐在一张展示桌后精心地制作一幅堆绣,她身边围满了观众,人们欣赏着色彩丰富、制作细腻的堆绣,对这门精美绝伦的艺术赞不绝口,还有许多观众流露出想收藏乔应菊作品的愿望。桌上,摆着她新近完成的《背水姑娘》、《伙伴》等作品,看到不少人对这门艺术感兴趣,乔应菊指着身后的《十八罗汉图》与《玉树的明天更美好》作品高兴地说,这些是今年新完成的堆绣作品。打眼望去,《十八罗汉图》人物形象飘逸生动,画面立体,色彩绚丽;《玉树的明天更美好》将农民画以堆绣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新颖独特,人物栩栩如生,每一幅作品像丝制的浮雕作品,极具艺术观赏价值。据了解,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展共有40个项目参展,其中省内项目31个,省外项目9个。21个项目的35位传承人、民间艺人进行现场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