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法宝”助力乡村振兴

2022-02-28 14:15:19 西海都市报   赵俊杰

1.jpgvD4中国藏族网通

利用山区天然的草场资源发展养殖业。vD4中国藏族网通

2.jpgvD4中国藏族网通

集中发展生态养殖业。vD4中国藏族网通

3.jpgvD4中国藏族网通

撂荒地上种植的油菜籽。vD4中国藏族网通

4.jpgvD4中国藏族网通

卡什代村村民的新生活。vD4中国藏族网通

5.jpgvD4中国藏族网通

在湖南省长沙市开拉面馆的卡什代村村民马海子日。记者 赵俊杰 /图vD4中国藏族网通

立春已过,气温回升,空气里弥漫着春天的气息。距离黄河不远处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卡什代村,一幅“人勤春来早”的图景正徐徐展开。vD4中国藏族网通

规模种植开辟新出路vD4中国藏族网通

和许多卡什代村村民一样,马军祥的童年满是苦涩的回忆:吃不饱肚子,一年四季穿一双鞋,大清早赶着毛驴到山脚下驮水……vD4中国藏族网通

艰难的生活,并没有阻挡卡什代村村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马军祥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马军祥说,父亲是个不认命的人,年轻时种着60亩地,一心想通过种地改变一家的生活。可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60亩耕地勉强能维持温饱,致富的梦想遥遥无期。vD4中国藏族网通

当马军祥大学毕业回乡提出种庄稼的想法后,种了大半辈子庄稼的父亲一口回绝了他。“我和你母亲含辛茹苦供你上大学,是为了让你脱离庄稼地。”看着父亲绝望的眼神,马军祥没有改变主意,他觉得现在与当年不一样了,家乡撂荒的土地上大有文章可做。vD4中国藏族网通

卡什代村是化隆县较为典型的“拉面村”。早些年,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到异乡开拉面馆,大片的土地被撂荒,无人耕种。2020年,马军祥从亲戚手里借了4万元,买了一辆拖拉机,在1800余亩撂荒地上种了青稞、马铃薯、油菜籽等。vD4中国藏族网通

土地是同样的土地,马军祥却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今天,马军祥并没有像父辈那样只种粮食,他把目光瞄准山外广阔的市场。vD4中国藏族网通

“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实施,光缆飞速接入大山深处,农作物供需信息网上随时可看。”马军祥通过网络将家乡种植的杂粮销到山外。vD4中国藏族网通

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政策,马军祥引进现代技术,不仅节省了劳力,收成也大幅提高。vD4中国藏族网通

2021年,马军祥将种植规模扩大一倍。他说,山上种的马铃薯、青稞等农作物绿色无污染,品质得到保证,不少收购商打电话早早订购了他种的粮食,销售前景一年比一年好。vD4中国藏族网通

通过知识、信息和科技的力量,马军祥让家乡荒废的土地焕发生机,也让村民在家门口赚到了钱。村民马麻乃说,父母年纪大了,孩子学校又远,出远门打工放心不下一家老小。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既能照顾家人,还能挣一笔生活费。vD4中国藏族网通

在父亲的指导和个人的专心钻研下,马军祥成了种庄稼的好把式。马军祥说,今年要保持种植规模,要继续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在努力打造品牌农产品的同时,种植花椒等经济林木800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vD4中国藏族网通

马军祥的成功,村民看在眼里。2021年初,他全票当选卡什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军祥说,村民愿意让他担任村里的带头人是信任他,他不会辜负乡亲们的期望。vD4中国藏族网通

生态养殖助推乡村振兴vD4中国藏族网通

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卡什代村迎来发展的机遇。马军祥说,卡什代村辖区面积大,广阔的山区有良好的天然牧草,适宜发展生态养殖业。在德恒隆乡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卡什代村利用捆绑村集体资金等,投资200万元建了一座养殖场。vD4中国藏族网通

卡什代村新建的养殖场里,牛羊悠闲地啃着牧草。看到门口有陌生人,好客的主人马明成热情出来迎接。马明成说,卡什代村拥有1.2万亩草场,适宜发展养殖业。目前,养殖场内共有700只羊、140多头牛,其中有一小部分是村民托管给养殖场的。vD4中国藏族网通

卡什代村耕地虽少,草场资源却比较丰富。依托1.2万亩草山,养殖场年营业额达到3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18万元,并为村里的脱贫监测户提供公益性岗位,每人年收入达6000元。vD4中国藏族网通

发展养殖业,找准销路是关键。卡什代村“两委”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通过对口帮扶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的牵线搭桥,在无锡市锡山区锡北商城设立“青藏高原牦牛肉店”。这种消费新模式的结晶,不仅有效拓宽了农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解决了农畜产品“卖出难”问题,还让卡什代牛羊肉形成属于自己的品牌。vD4中国藏族网通

目前,在锡北商城开设的卡什代村牛羊肉专营店,仅一年,销售额已经突破200多万元。马明成说,通过冷链车定期将牛羊肉运输到江苏无锡,高原无污染的农畜产品深受当地市场的青睐。vD4中国藏族网通

在马军祥看来,振兴乡村,壮大集体经济是关键。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有效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目前,卡什代村正在扩建养殖场,使锡山区展销店年销售额达到400万元。vD4中国藏族网通

为了让村民更多地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好处,卡什代村实施扶贫产业扶持项目,除了利用村上丰富的草场资源,鼓励养殖大户从事生态牛羊养殖业,做到了户户有致富产业,家家有增收项目,还有部分项目资金投入到村民经营的拉面馆,村民可以从中分红。vD4中国藏族网通

稳固拉面经济产业vD4中国藏族网通

拉面是卡什代村致富的“法宝”之一。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卡什代村“两委”利用现有的拉面产业发展基础,鼓励有拉面技能且有创业意愿的村民外出开拉面店,协助缺乏启动资金的村民跑“拉面贷”、租门店、配送原材料,全力搞好“后勤保障”。去年,为在外开拉面馆等创业的64户村民提供贷款300多万元。vD4中国藏族网通

和化隆县众多村落一样,卡什代村近60%的人口在外拉面经济,经营的拉面店达130家。卡什代村通过精准实施扶贫产业扶持项目,将项目资金21.6万元投入到村民经营的拉面馆中,其中10%分红,年户均分红2500元。拉面已成为卡什代村乡村振兴的“致富面”。vD4中国藏族网通

马军海是从卡什代村走出的拉面匠,经过20多年的打拼,在武汉连开9家拉面店,带动家乡三十多人在拉面店一边学手艺一边挣钱。目前,这些老乡在果洛、玉树,乃至四川、西藏开了一家家拉面店,他们不仅买了房,还开上了轿车。vD4中国藏族网通

“一人富了不算富,让全村人民富起来才算富。”马军海说,形成一定规模后,他开始转变经营模式,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和村里缺乏资金的农户签订协议,帮助他们在外开拉面馆。vD4中国藏族网通

从“亲帮亲、邻帮邻”开始,到有组织的连锁式经营,卡什代村在外拉面从业人员和经营范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不仅为村民拓宽了一条致富的渠道,还带动了村里牛羊肉、粮油加工等产业的发展。vD4中国藏族网通

卡什代村,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借助乡村振兴的政策,规模种植、生态养殖、拉面经济为一体的产业风生水起,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让卡什代村群众的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vD4中国藏族网通

编辑:加毛吉
相关稿件
  • 临潭: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走进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古战镇,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街道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玻璃水滑道、观光小火车、充气城堡、水上乐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竞相体验。...  [详情]

    发布时间:2022-08-24 10:00:29
  • 党建赋能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集体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实施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车头”强不强,往往影响着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的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凝聚起实施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近年来,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目标要求,找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细化推进措施,发挥组织优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取得了新成效。...  [详情]

    发布时间:2022-08-23 09:13:03
  • 解码十年丨为乡村振兴插上互联网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  [详情]

    发布时间:2022-08-23 09:02:20
  • 【解码十年】为乡村振兴插上互联网翅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快速向偏远的农村延伸,历史性地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如今,快速高效的网络将一个个村庄与世界相连,为乡村振兴插上互联网翅膀。...  [详情]

    发布时间:2022-08-22 21:06:19
  • 西宁: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取得历史性成就

    记者近日从“西宁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西宁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高位推进、尽锐出战,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效。...  [详情]

    发布时间:2022-08-22 08: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