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纸艺延续乡土文化的华彩

2019-03-07 10:01:35 青海日报   记者 栾雨嘉 通讯员 贵组宣

res01_attpic_brief.jpgQ5k中国藏族网通

杨成君展示他的作品。本报记者 栾雨嘉 摄Q5k中国藏族网通

2月13日,记者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洛乙海村杨成君家里,从门口向里望去,最惹人注意的便是贴在窗户上的红色窗花,技艺十分精致,是憨态可掬的小猪样的图案。在蓝天与大山的映衬下,这几抹红色仿佛跃动的精灵,给这个雪后寂静的小村庄,平添了几分趣味与色彩。Q5k中国藏族网通

走进客厅,今年50岁的杨成君,热情地伸出一双手来。乍一看,这双手粗壮、宽大,让人感觉似乎与剪纸没有太多关联。但恰恰相反,一旦从事起这从“指尖”到“纸间”的艺术,这双手便是挡不住的灵巧与细腻,那些红色窗花便是他的杰作了。Q5k中国藏族网通

杨成君的奶奶是为他打开剪纸大门的启蒙老师。从7岁起,奶奶剪纸他就边看边学,手艺就这样代代相传。杨成君说:“我小时候,家里都是老式的木窗户,窗户上没有玻璃,只能拿纸糊住。但是光用纸糊有点难看,所以大家就想着剪出点花样来,这也是个慢慢摸索的过程,剪多了也越剪越好。我除了剪窗花以外,还剪粘贴在灯笼上的花样,有时候也绣一些藏族服饰、枕头上的花纹。如果村里有红白喜事,老人们的衣服、鞋子上的绣花特别有讲究,必须是人工手绣而成,我可有的忙了!”Q5k中国藏族网通

忙却快乐着。这份忙,不仅让杨成君脱贫致富了,而且他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他感觉自己不再是“等靠要”的贫困户,他的才华和技艺是“被别人需要的”。Q5k中国藏族网通

杨成君一家四口人,以种土豆、油菜为生。父亲长年卧病在床,需人照顾,夫妻俩没办法外出务工,儿子的学费也是难题,2015年,被评定为贫困户。他说:“政府的同志们除了送钱和米、面、油外,知道我有这样的手艺,在帮我拉活计的同时都鼓励我,让我一定要把这份手艺传承下去。这份鼓励胜似‘真金白银’。”Q5k中国藏族网通

“因为家里贫困,没有钱买纸。2017年,尕让乡政府给我资助了5000元,今年元月,‘乡村工匠’项目乡政府又给我资助了3000元。2018年4月,我的作品《民族大团结》在梨花节的手工艺品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给我奖励了1000元。除此之外,县政府的工作人员还把我的作品装裱后拿到县博物馆展览,如果卖出去的话也可以挣一笔钱。政府的同志就是想得周到,县、乡政府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杨成君说。Q5k中国藏族网通

2018年,杨成君光手艺收入达到了22000元,加上政策性的补助和贫困户产业到户资金的分红,全家可支配收入达到39794.8元,他达到了脱贫标准。今年,乡政府又将他纳为护林员,一年有一万多元的收入。Q5k中国藏族网通

聊完了脱贫致富,杨成君“秀”起了手艺。他的剪纸内容十分丰富,有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逼真的伟人像、形状各异的花草等等。Q5k中国藏族网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有学问、有审美、有文明。Q5k中国藏族网通

说到手艺,杨成君滔滔不绝。选纸非常讲究,他一般上网买绒布材料的红纸,虽然成本比普通纸高,但质量好也不容易掉色。选好纸之后画好要剪的图案,一遍一遍在废纸上打好草稿后,最终在绒布红纸上定稿。在剪的过程中要从里向外剪,有些作品动辄几米长,这就讲究整体性,若一处剪坏了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有些则是剪成一个个的独立个体,再将其拼贴起来组成一幅作品。Q5k中国藏族网通

杨成君是这个时代里的手艺人,更是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他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记录时代,有表现“两学一做”“民族团结”主题的,也有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的,总之,作品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赋予了自己的独特审美。Q5k中国藏族网通

匠人用匠心生成匠艺,其实,乡土文化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是啊,乡村振兴离不开像杨成君这样的“手艺人”,他们用技艺展现着农业文明的博大精深,延续着乡土文化的华彩。Q5k中国藏族网通

编辑:梦洁
相关稿件
  • 青年民俗漫画家扎根乡村:用漫画绘出乡土文化

    二十四节气、民俗节日、民间习俗……在安徽省合肥市,青年民俗漫画家庞志强用一幅幅漫画将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记录下来,怀旧的作品在网络上收获了许多粉丝。...  [详情]

    发布时间:2021-09-12 15:45:50
  • 用纸艺延续乡土文化的华彩

    杨成君展示他的作品。本报记者 栾雨嘉 摄2月13日,记者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洛乙海村杨成君家里,从门口向里望去,最惹人注意的便是贴在窗户上的红色窗花,技艺十分精致,...  [详情]

    发布时间:2019-03-07 10: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