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且看阿里逐绿行

2023-11-20 09:51:23 西藏日报   本报记者 周辉 马国英 姚海全 普琼 拉巴卓玛 温凯 洛桑旦

全地区干部群众防沙治沙、植树造林,接续奋斗,着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ZAg中国藏族网通

且看阿里逐绿行ZAg中国藏族网通

1.jpgZAg中国藏族网通

图为狮泉河盆地防沙治沙工程一角。本报记者 周辉 摄ZAg中国藏族网通

清晨,阳光铺满大地,跃动在万亩柳林枝头。班公柳闪着金光,红柳似火燃烧,放眼望去,深秋之际也泛着暖意。ZAg中国藏族网通

群山环抱中的噶尔县城尚未苏醒,柳林深处,19岁的护林员伦珠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来到一处闸口,他拿起地上的挡水板,插进水渠,水面缓缓上升,随后打开闸门,汩汩流水唱着欢歌冲进林地。ZAg中国藏族网通

“入秋之后,降水变少,蒸发量大,得抓紧时间搞好冬灌,增加土壤墒情,为植物根系活动储蓄充足的水分,提高抗冻抗旱能力。”已工作3年的伦珠,护林经验丰富。ZAg中国藏族网通

眼前这一切,来之不易。曾经,在这片海拔超过4200米的狮泉河盆地上,树木稀少。20年前的这个时候,当地群众还饱受着飞沙走石侵袭之苦。如今,超过5万亩的防沙治沙林护卫着噶尔县城,公路沿线、房前屋后、角角落落花草满地、绿树成荫,硬是让狮泉河两岸的茫茫荒原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廊”。放眼阿里高原,渴望绿色的干部群众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植树护绿、久久为功,在全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中担当作为、奋力争先。ZAg中国藏族网通

从“零经验”到“土办法”,防沙治沙在摸索中渐显成效ZAg中国藏族网通

“2001年,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城镇,周围都是荒滩戈壁,大风一起,尘土飞扬。当时很多人还住着土坯房,遇到休假,几个月后回来一看,房前的沙子堆得比门还高。”站在万亩防沙治沙林前,阿里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四级调研员尼玛平措回忆往昔,“吃饭时,沙子吹进碗里;洗脸后,一盆水变得浑黄;睡觉前,先抖掉被子上的沙尘。灰头土脸,就是当时阿里和阿里人的样子。”ZAg中国藏族网通

然而,严酷的环境无法阻挡人们对绿色的向往。1989年,阿里地区行署将治理噶尔县狮泉河镇风沙列入重要议事日程;1994年,阿里地区正式启动狮泉河盆地生物防沙治沙工程。ZAg中国藏族网通

吃苦耐劳的阿里地区干部群众到处收集树种,肩挑背扛、挖渠引水、植树种草。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又缺乏植树造林经验,树木的成活率低,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沙城”面貌。ZAg中国藏族网通

“当时引进了不少区外的树种,很多都水土不服,种活一棵树比养个孩子还难。”尼玛平措说,“后来,多次邀请国内林业专家和技术员来阿里地区实地考察研究,派出技术人员到各地学习,同时不断总结经验。经过反复试种,终于选育出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树种。目前,我们在阿里地区大范围培育和种植的树种有红柳、班公柳、沙棘、青海小叶杨等。”ZAg中国藏族网通

针对阿里地区海拔高、降水少、辐射强、风多风大、砂石土质等地理环境特点,林业工作者总结出许多提升树木成活率的方法。“深埋、浅露、勤浇水”,是当地植树造林的技术特点。尼玛平措介绍道,植树时,挖下的树坑要接近树苗身高的三分之二。土质不好的,还要客土、加有机肥。定根水必须当天浇透,刚种下的树,每周至少要浇三次水。“现在讲起来轻松,像这样的‘土办法’,都是经过许多挫折和辛酸摸索出来的。靠着各方面齐心努力,现在,我们每年植树造林的成活率都在85%以上。”ZAg中国藏族网通

通过对造林树种、地块、面积、密度、管理等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和实施,狮泉河盆地生物防沙治沙工程取得巨大成效。自工程启动以来,实现造林5.3万亩,植树885万株,种草6100亩。ZAg中国藏族网通

漫步在万亩防沙治沙林中,尼玛平措微笑着告诉记者:“如今,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的风沙问题基本得到遏制。更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噶尔县狮泉河镇街道两旁树木成行,周边的札达县、普兰县、日土县也都能见树成林。全地区公益林面积已超过1400万亩。”ZAg中国藏族网通

既美环境又富口袋,造林绿化催生了新兴的生态产业ZAg中国藏族网通

在札达县托林镇,尽管已是初冬,但沿着象泉河谷绵延数十公里的沙棘林依旧茂密,在两岸雄奇的土林映衬下更显生机。ZAg中国藏族网通

托林镇居民卓玛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种植最多的树是沙棘,不仅可以美化环境,等到沙棘长大挂果后,还可以采摘下来卖到加工厂里赚钱。”ZAg中国藏族网通

札达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强兴博介绍说,当前,札达县正大力发展沙棘产业,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开发沙棘果汁、沙棘果酒等产品,既推动造林绿化,又带动群众增收。目前,札达县沙棘天然林面积有1万亩。从2019年开始,引进大果沙棘进行人工种植,目前已种植1300亩。今年,计划完成种植1000亩,未来种植规模要扩大到1万亩。ZAg中国藏族网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札达县在植树造林工作中探索出了一条沙棘产业发展新路子,获得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而阿里实施的造林绿化工程,还催生了新兴的苗圃产业。ZAg中国藏族网通

当前,西藏正在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广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特别是“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等重大项目的深入实施,使苗木需求量持续扩大。ZAg中国藏族网通

来自四川的唐勇抓住这个商机,在噶尔县承包了375亩土地,办起了乡土树种育苗基地,其中8座大棚用于培育沙棘,上百亩土地用于培育班公柳、红柳等树苗。ZAg中国藏族网通

“我们培育的树苗不仅卖到了全区各地,甚至卖到了新疆。夏季忙不过来时,我甚至要雇佣20名当地群众。这是造福后代的生态经济,也是有益地方的惠民产业,参与其中,我觉得意义重大。”谈起红红火火的生意,唐勇颇为兴奋。ZAg中国藏族网通

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沙棘种子当年下种,第二年长成的沙棘苗就可以出圃。一株裸根沙棘苗平均售价1.5元,带营养土杯的可以卖到6元。一个占地1亩的沙棘大棚,一年就能创收10万元!”ZAg中国藏族网通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地区有苗圃基地128个,规模约2.3万亩。仅2022年就销售苗木132万株,实现创收912万元。ZAg中国藏族网通

从砍树取暖到自觉护绿,干部群众共建共享美好家园ZAg中国藏族网通

碧水穿城,满眼美景。漫步狮泉河岸,但见杨柳依依,波光粼粼。今年63岁的退休干部格桑,每天都要到河边散步、锻炼。谈起这些年来阿里的变化,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他说:“搓板路变成了柏油路,小镇变成了城市,戈壁变成了树林,现在的生活太好了!我记得20多年前,在这个季节,有的人家还砍树取暖,现在都积极参加种树护林。”ZAg中国藏族网通

在噶尔县城南面的一片树林里,次仁桑卓戴着帽子和口罩,弯着腰,正在用铁铲清理水渠。她是这里的护林员。ZAg中国藏族网通

几年前,次仁桑卓看护的并不是树木,而是自家的牛羊。2016年12月,她和家里的其他3位成员,跟随乡亲们从海拔超过4500米的日土县东汝乡阿汝村搬迁到噶尔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康乐新居,开启了崭新的生活。ZAg中国藏族网通

今年51岁的次仁桑卓谈起离开牧区、放下牧鞭的生活,羞涩中难掩喜悦。她说:“城里的生活一切都是新的,新社区、新房子、新工作。”ZAg中国藏族网通

次仁桑卓很喜欢护林员这份工作,每月有6000元工资,比当初放牧时的收入高了不少。她介绍道,她每天8点半开始巡护,到下午7点半结束。除了给树浇水、清理水渠,还要捡拾垃圾、查看是否有病虫害、防止牲畜破坏林地等,特别要注意防火。ZAg中国藏族网通

正如格桑老人谈到的那样,当尝到绿化给生态、宜居带来的甜头时,“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成为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期盼,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也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仅今年上半年,阿里地区就有1.4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种下树木约62万株,为美丽阿里建设再添一抹绿色;而随着阿里地区造林绿化工作的大力推进,需要管护的林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地区参与护林生态岗位的农牧民超过5000人。ZAg中国藏族网通

在苍凉雄浑的阿里高原上种树,梦想像阳光一般照进现实。逐“绿”而行的阿里干部群众,从“增加绿量”到“涵养颜值”“提升产值”,正用热情和实干续写着传奇,在这片高天厚土之上书写绿色答卷、共建美丽家园。ZAg中国藏族网通

编辑:拉专措
相关稿件
  • 习近平主席出席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纪实

     “这是区别于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另一份单独邀请,是一场中美‘峰会’。”当习近平主席赴美国出席中美元首会晤的消息发出,世界架起聚光灯,以“希望”来定义这趟远行。...  [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20 09:55:32
  • 班禅礼佛弘法 勉励僧众学修并进

    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协副会长、佛协西藏分会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前往西藏日喀则市昂仁县日吾其寺、谢通门县扎西吉培寺礼佛讲经,各寺均以藏传佛教最高礼仪恭迎班禅。...  [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20 09:46:29
  • 青海省举办外商投资企业信息报告暨外资业务培训

    11月16至17日,省商务厅为进一步贯彻中央“稳外资”决策部署,落实外资工作相关要求,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省外汇管理局和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在西宁举办了“外商投资企业信息报告暨外资业务培训”...  [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20 09:46:15
  • 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6部门启动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时代新风新貌,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近日印发了《关于评选表彰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的通知》及实施办法,部署启动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要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引导人们崇尚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社会氛围。...  [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20 09:45:23
  • 青海省博物馆一社教项目荣获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

    11月17日,“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优秀案例”名单公布,青海省博物馆申报的“多元华彩 融荣共生——走近青海世居民族”项目荣获优秀案例,这是青海省博物馆、纪念馆首次获得这一殊荣...  [详情]

    发布时间:2023-11-20 09: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