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族网通讯在主题教育中,西藏自治区残联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通过认真梳理,发现自2020年以来,我区“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项目”因受疫情影响,区外医疗专家无法赴西藏开展专业手术和进行医疗指导。
为帮助西藏自治区听障儿童早日听到声音,自治区残联高度重视,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对全区范围内有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需求、提出申请的听力障碍儿童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并协调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对西藏自治区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资助条件的23名听障儿童进行术前初筛,最终筛查出15名具备条件的听障儿童参与本次手术项目。
6月11日,自治区残联组建了由4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工作专班,带领15名听障儿童及其家长,赴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当地残联和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截至6月16日,西藏自治区15例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圆满完成。6月19日,首次实施人工耳蜗试开机后,15名听障儿童第一次听到了声音。
据自治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听障儿童家庭如果自行联系医院购买人工耳蜗、进行手术,费用约在26万至30万元/人。而此次我区15名听障儿童每人实际费用约9.6万元,全部费用约138万元,全部由自治区残联协调中央转移支付残疾人事业补助资金解决,听障儿童家庭仅需自行解决交通等费用。在接受术后一学年的语言、听力康复训练,这些听障儿童就可以像健康的孩子一样,正常学习、生活。
“孩子可以恢复听力和语言能力,放在过去,我们是想都不敢想的。真心感谢党、感谢政府。”阿里地区改则县东措乡次仁果列村村民斯曲激动地说。
据了解,借助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和推动项目实施这一契机,自治区残联与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签订了为期五年(2023—2028年)的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今后将有更多听障儿童享受到该项目实施带来的好处。”自治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提升人社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优化西藏营商环境,切实推动利企便民工作,近日,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开发建成“西藏自治区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平台已于9月1日起在全区启用,供企业和劳动者免费使用。这标志着继1986年10月《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之后,延续30多年的纸质劳动合同将逐步进入电子化新时代,开创新的用工管理模式。 ... [详情]
近日,西藏印发《西藏自治区天然饮用水产业链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围绕天然饮用水产业链,强化上中下游企业配套协作,实施“建链”“补链”“融链”“强链”“稳链”行动,全力推进产业链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力争2025年产销量达100万吨以上、区内市场占有率70%以上。... [详情]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拉孜县吉荣村在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历届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依托各项惠农政策,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牧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藏鸡养殖产业。近日,吉荣村召开分红大会,合作社为48户股东每户平均分红3285元(人民币,下同),共计分红15.77万元,比2020年分红翻一番还多。... [详情]
近日,以“科技助力全民健身,体育共话健康生活”为主题的2023年体育科普全区行示范活动启动仪式在西藏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举行。... [详情]
9月16日,以“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开幕。来自西藏自治区七市地以及西藏技师学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林芝市高级技工学校等院校的60名选手代表西藏参加此次大赛,23名来自我区的裁判也将承担此次大赛的执裁任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