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雪域·回响”日喀则传统服饰工艺时尚秀模特走秀现场。本报记者 旦增嘎瓦 汪纯 杨子彦 摄
秋日高原,青稞飘香,风景如画。
9月17日上午,“雪域·回响”日喀则传统服饰工艺时尚秀,在海拔4800米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马玉村拉开帷幕。
以万里晴空为幕,以乃钦康桑雪山为背景。随着富有浓郁藏族风情的铜铃声响起,模特们身着40套款式各异的创新氆氇工艺服饰,陆续登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
这是一场取自天然、顺应自然的服饰秀。
秀台融入雪山、田地、村庄构成的自然生态图景,现场多个艺术装置、观众席座椅均使用青稞秸秆扎制,走秀活动创意与高原风光浑然一体,与传统手工技艺相得益彰。活动结束后,这些青稞秸秆,将被作为冬储草料,喂养牦牛。
据这场时尚秀的策划者上海本土艺术羊绒品牌Sandriver沙涓的创始人郭秀玲介绍,氆氇承载着西藏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不仅反映西藏的民风民俗,也是西藏各族群众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证明。在上海援藏干部联络组的指导和牵线下,“沙涓”的时尚设计与西藏氆氇的工艺传承融合,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传统氆氇手工艺和现代时尚的服装设计碰撞出的视觉冲击。
“‘沙涓’从可持续生产端采用了羊绒和牦牛绒等天然原材料,完全可降解。在制作过程中融入西藏传统文化,比如在灵感上吸收藏戏等元素;制作手法采用手工非遗技艺;在制作过程中零废弃,余料会制作成耳环、布偶玩具等。”郭秀玲说。
这是一场融合时尚、面向市场的服饰秀。
本次时尚秀展出服饰均由江孜县精通氆氇编织的妇女手工制作,并融入了上海援藏企业的现代时尚设计。
“我们看到的或许是一件日常生活使用的服饰、物件,但产品的背后蕴藏着的手工技艺,是不同凡响的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及智慧。” 郭秀玲告诉记者,sandriver完整地保留了原生的氆氇技艺,通过服饰、家居等产品变换出万千之美,使氆氇和谐地融入人们现代的生活。
“通过商品载体与市场接轨,大家购买、消费,能更好地促进传承,我很期待通过市场的力量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郭秀玲说, “令人惊喜的是,无论是国内的消费者,还是海外的消费者都对氆氇产品十分认可。目前,我们的氆氇系列产品处于需要提前预定售卖的状态。”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文化交融的服饰秀。
作为上海对口援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时尚秀是上海工匠深入西藏、帮扶西藏手工艺产业发展的代表性成果,是藏沪合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上海市援藏干部人才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对接,引入上海传统工艺企业和行业带头人,帮助组织当地传统毛纺织产品生产,指导传承人群改进工艺、改良设计、提高品质、培育品牌、拓展销售,以期通过先进的营销方式、设计思路和制作工艺,打造出一批具有西藏特色、符合大众审美、适宜保存的氆氇新品,从而向全国及国际推广,打破区域局限性,努力将这一特色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组长,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彭一浩认为,对口地区的民族文化精华与区域特色,日益成为对口合作中的“主角”,从中可挖掘出可持续发展的新要素和新价值。对口支援“造血”机制的建立,以此为基础,才有长久生命力。“‘沙涓’与氆氇的结合,就是对口支援‘双向奔赴、文化交融’的一个有效尝试。”他说。
扎囊县素有“天上氆氇、锦绣扎囊”的美誉,一年一度的氆氇文化节既是全县人民群众最期盼的节日之一。... [详情]
9月27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举行2021扎囊农民丰收节暨氆氇文化节,此次文化节以“建设美丽新扎囊 圆梦幸福新时代”为主题,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扎囊,奋力谱写扎囊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详情]
9月23日上午,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详情]
氆氇是藏族手工生产的一种羊毛织品,细密平整,质软光滑,可以做衣服、床毯等,广受藏族群众和外来游客的欢迎。... [详情]
土雪是堆龙德庆区古荣镇那嘎村人。由于从小的耳濡目染,土雪被氆氇的花色、样式所深深吸引。因为热爱这种传统羊毛纺织品,长大后的土雪通过系统学习,成为一名具备高艺术水准和高超手工工艺的缝纫员。...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