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古籍 西藏博物馆推出馆藏古籍保护展
古籍是文明的见证者,能“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15日,《贤者喜宴——西藏博物馆馆藏古籍保护展》正式开展。
此次展览共分为文献收藏、文献保护、文献阐释三个部分,展出贝叶金刚甘露注、桦树皮梵文般若经、诗镜等20余部珍贵古籍文献,及20余套经夹板、包经布等装具。
据了解,西藏博物馆于1999年10月5日正式开放,馆藏文物数量庞大、特色鲜明,其中古籍文献是一大特色类别。2013年,西藏博物馆被列入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馆藏古籍数量众多、内涵丰富、弥足珍贵,其中吐蕃《旁唐目录》为代表的35部馆藏文献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由于西藏是全国古籍文献藏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古籍保护工作繁重,任务艰巨。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着力推进古籍文献普查、保护工作,现已完成1160余家收藏单位和个人所藏1.9万余函古籍文献的普查登记工作。
“参观西藏博物馆,尤其是今天新开展的古籍保护展,能够见证西藏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近距离观摩珍贵的文献,感到非常激动。”来自成都的游客张云凤如是说。
西藏博物馆工作人员次央表示,《贤者喜宴——西藏博物馆馆藏古籍保护展》通过传统文物展陈方式和现代化科技展示手段,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让古籍“活起来”的目标,推进了西藏文物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据介绍,举办此次以馆藏古籍文献为基础的展览,是向社会全面共享文化资源的新姿态,为西藏古籍收藏单位,尤其是边疆地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寺院等搭建保护、展示、阐释的平台,进而促进文化资源的社会共享,活化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近日,西藏博物馆举办馆内业务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雪域长歌——西藏博物馆通史陈列再思考》《藏品点交、包装、持拿、移动、运输方法和注意的安全事项》两场课程。... [详情]
古籍修复是文物保护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文物修复知识,体验文物修复的乐趣,增强文物保护意识,近日,西藏博物馆开展了“妙手焕书颜——古籍修复”体验活动。... [详情]
暑期,西藏博物馆迎来参观高峰期。为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参观需求,按照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加强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及自治区文物局安排部署,连日来,西藏博物馆对暑期开放服务工作进行了优化调整,全力满足群众暑期参观需求。... [详情]
1977年,卡若遗址在昌都水泥厂工人修建厂房时被无意发现。... [详情]
端午节来临之际,为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西藏博物馆准备了精彩纷呈的活动,期待广大市民朋友的参与。...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