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来自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的科考队员张继峰(左)在查看附着在石头上的藻类生物(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青藏高原被科学界称作“天然实验室”,而珠峰及其附近地区则是其中一块亟待被科学认知的璞玉。
2023年珠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一部分。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追问科学,奋勇攀登。
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来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一窥科考队员的工作场景。
在珠峰海拔约5300米处,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科考队员邱海英在对冰前湖水样滴定碳酸氢根浓度(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科考队员邱海英在检测绒布冰川末端水质(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这是珠穆朗玛峰(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第二次青藏科考高海拔气象梯度观测小组负责人赵华标(中)在指导科考登顶队队员架设自动气象站(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来自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的科考队员在收集土壤样本(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海拔约5300米处,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科考队员薛雨昂在对冰川进行实时差分GPS定位(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是位于珠峰登山大本营的科考营地(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海拔约5300米处,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科考队员在用水质仪检测冰前湖水质(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这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院长康世昌。他的脸在珠峰海拔约6500米处完成科考任务时被晒脱皮(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海拔约5300米处,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科考队员薛雨昂在对冰川进行实时差分GPS定位(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来自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的科考队员在收集水生生物样本(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第二次青藏科考高海拔气象梯度观测小组负责人赵华标(中)在指导科考登顶队队员架设自动气象站(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苏涛(右)和同事在样品自封袋上做标记(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来自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的科考队员在测量土壤温度(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海拔约5300米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院长康世昌(左)和科考队员讨论冰面湖的形成原因(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来自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的科考队员在进行水生态调查(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来自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的科考队员在收集水生生物样本(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来自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的科考队员在收集土壤样本(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院长康世昌(右)在查看从珠峰海拔约6500米处钻取的冰芯样品(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来自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的科考队员在采集水生生物样本(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23日给参与“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研制的澳门科技大学师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习近平主席的回信,在澳门科技大学等澳门高校师生、澳门科技工作者以及澳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详情]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详情]
5月25日,省委书记陈刚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中央有关会议精神,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在青调研时的讲话要求,研究推进我省主题教育等工作。... [详情]
5月25日晚,2023中关村论坛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开幕式上宣读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详情]
连日来,我省各部门各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和省委专项教育整治动员部署会精神以及新修订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若干措施》要求,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以正风肃纪的实际成效推动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地生根。...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