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和平解放前,当地没有一根铁轨,甚至连一寸标准化的公路都没有。“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家对西藏交通的记述。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中央政府相继安排了一大批关系西藏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工程项目,逐步建立起了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加。
在青海格尔木矗立着一座将军楼,这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当年办公的地址。
在将军楼纪念馆里,一把刻着“慕生忠之墓”的铁锹带我们回到当年。当时,由于条件太艰苦,慕将军在铁锹上刻字明志,并叮嘱工人,万一自己牺牲了就把铁锹的头朝向拉萨的方向,死了也要看着这条青藏公路修通。
就是在这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之下,筑路军民只用了7个月零4天就修通了格尔木至拉萨的雪域天路。随着青藏公路全线贯通,格拉输油管线、兰西拉光缆、青藏铁路等一条条西藏生命线沿着青藏公路相继建成。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雪域高原迎来了铁路时代。在被誉为天路“旱码头”的格尔木火车站,每天晚上六点就陆续迎来列车进站高峰。
在格尔木开往拉萨的Z917次列车上,我们遇到了拉姆姐妹。
拉姆姐妹俩目前在格尔木工作,拉姆姐姐的大女儿在格尔木上小学,趁着放暑假她们带着孩子回拉萨看望父母。拉姆说青藏铁路格拉段开通后,从格尔木到拉萨只需要14个小时。拉萨融入全国铁路网也缩小了西藏与祖国各地的时空距离。
15年间,越来越多像拉姆姐妹一样的藏家儿女乘着火车出门或旅游观光,或学习工作。依托青藏铁路,绿色农牧业、特色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产业也通过“天路”更快地走向更大市场。
而这背后离不开2万多铁路人扎根高原的坚守与奉献。张红磊是青藏线上一名普通的列车长,列车在深夜穿越可可西里、唐古拉山口,这个区间海拔快速提升,列车倾斜角度大,晃动厉害,他最担心的就是旅客跌倒受伤。
巡视车厢、发现隐患、解决问题,虽然都是小事儿,但在张红磊看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平凡的事干好就是高原精神。
在高原深处,还有无数机务、供电、电务、养路工,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坚守确保铁路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在整备车间工作的靳龙军就是其中一员,在整备岗位三十年,见证了我国铁路设备的发展进步。2006年格拉线刚开通的时候主力车型是进口的NJ2,2014年国产化的和谐型高原内燃机与NJ2并驾齐驱,而今年6月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也在雪域高原投入运行。靳龙军说,国家的铁路设备高速发展,铁路人更不能掉队。
跨越世界屋脊,构筑幸福金桥。当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而今,正在加快建设的青藏铁路继续创造着一个个奇迹。2014年8月15日,青藏铁路的延长线——拉萨至日喀则铁路正式通车运营,彻底改变了西藏西南部地区单单依靠公路运输的历史。2021年6月25日,西藏境内首条电气化铁路——拉萨至林芝铁路开通运营,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开到拉萨。
飞驰的列车,延伸的铁路,正满载藏家儿女的期盼,带来更多的幸福与吉祥。
今年正值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登上雪域高原,亲切看望西藏各族人民群众。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 [详情]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八次委员长会议2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栗战书委员长主持。会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8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 [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实践力量。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系列文章,为您梳理解读讲话中的一系列重大观点。
... [详情]
昨天上午,西藏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研究《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西藏自治区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详情]
据澳大利亚媒体日前报道,这个爱出风头的记者与美国右翼势力在新冠病毒溯源问题上联手炒作抹黑中国的阴谋论。...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