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琼结县农牧民群众正在调运化肥,准备春耕。 本报通讯员 伦珠泽仁 本报记者 洛桑 摄
入春以来,雪域高原寒意渐消,从西藏东南部的尼洋河流域到西部的年楚河流域,高原大地从沉睡中苏醒。西藏农牧民迎来又一个忙碌时节,平整土地、浇灌农田、积造农肥……湛蓝天空下,辛勤劳作的身影随处可见。
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村民达瓦一大早就开始在院子里测量间距、挖土、浇水……“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送来樱桃、苹果等苗木,并指导种植。”他说。旁边有邻居拿着铁锨边学习边帮忙。
在房前屋后种好果树,达瓦又忙着翻地、堆肥,为藏历新年后播种油菜和春青稞做准备。
“目前群众正积极开展土地翻耕、种子包衣、农家肥积造等备耕工作,预计2月底化肥等物资运抵并分发至各乡(镇)。今年全县计划春播面积1.4万亩,调运化肥534吨。”米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旦增晋美告诉记者。他已在多个乡村调研连续数天。
在年楚河南岸的日喀则市江孜县紫金乡努堆村,村民从家中把青稞运到农机合作社院内,一袋袋青稞堆得比人高。村民索昂说:“这几天我们都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种子精选包衣作业。”
紫金乡平均海拔4050米。作为全乡青稞种植规模和产出最大的行政村,努堆村于2014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主营青稞良种和种子包衣。目前有2台种子包衣机、2间粮油加工厂房等,总资产达320万元,每年种子销售收入达250万元。
青稞是西藏老百姓的主要食物,也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2019年,西藏自治区财政共下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补助资金145.2亿元,以产业支撑贫困群众收入增长,全年粮食产量达105万吨,其中青稞81.5万吨。同时,西藏培育职业农民4807人,科技对农牧业贡献率达51%。
在今年冬春农业生产中,西藏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平整土地、改良客土、修建机耕道、深耕深翻、配套渠系设施等,改善农田水利和土壤基础条件。
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客土改良项目施工现场,运土车来回穿梭,一座座小土丘密密麻麻。“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一天工作10小时,确保群众顺利春耕。”施工项目负责人扎西平措近日带领多名员工加班加点,确保项目4月8日前竣工,4月上旬春灌。
桑珠孜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54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多亩。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21%。每个村把平整后的农田连片分给农户,由村农机合作社统一耕作,让更多农牧民特别是贫困户从农田中解放出来并外出打工挣钱。
与此同时,西藏粮食主产区还加大了农家肥的使用。黑黝黝的土堆遍布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这是村民育好的农家肥。地处年楚河冲积平原地带的日喀则市白朗县嘎东镇扎西村,49岁的村民次仁开着拖拉机正往田地里运肥料。
“肥料是农家肥和化肥混合用的,作物颗粒大、秸秆高,效果很好。”次仁上午运肥,下午浇地,这几天一直没闲着。去年,他家种植了19亩青稞,全是“喜马拉雅22号”和“藏青2000”两个优良品种,产量足够自家食用。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全区青稞种植面积将稳定在210万亩以上,继续大力推广“喜马拉雅22号”“藏青2000”等青稞良种,确保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同时,今年将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75万亩,力争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
中国藏族网通讯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向甘孜州佛教协会和宗教界捐赠价值100万元人民币新冠肺炎医用防疫物资。... [详情]
为切实打好疫情阻击战,甘孜州积极组织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调配、运输和市场供应,切实把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抓实抓好,多措并举推动国资国企复工复产。... [详情]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向四川甘孜州佛教协会和宗教界捐赠价值100万元人民币新冠肺炎医用防疫物资... [详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详情]
2月25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我省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和应急响应级别调整等事宜,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工作专项考核奖惩方案》...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