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族网通

延续文物“生命”的特殊“医生”

来源 : 青海日报    作者 : 李娜 魏雅琪    发布时间 : 2024-04-17
字体 :

对破损陶器进行打磨。

对破损的陶器进行断裂拼对。

运用矿物质颜料,对文物进行色彩修复。

文物“医生”让文物“活”起来。

匠心守瑰宝,妙手护文物。

先进的仪器设备让修复工作更加精准化。

对修复后的文物拍照留存信息。

图/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要载体。加强文物保护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那么,文物是怎么修复的?如何在不损伤其历史价值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恢复他们曾经的光彩?4月3日,记者走进青海省博物馆,探访妙手匠心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修复师。

走进修复室,尺子、刷子、小刀、毛笔等修复工具整齐摆放在案台上,文物“医生”全神贯注为文物做着精密的“外科手术”。据介绍,修复一件陶器,先要进行初期观察,拍照采集信息,再根据文物病害采取不同修复办法。其中,陶器的修复流程一般包括:清洗、拼对、粘接、补缺等。整体修复完成后,还要对器物接痕处进行修复,把残留清理干净,这些工序全部完成后,一件陶器才算真正修复成功。

“这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当一件文物从‘病殃殃’的状态,到修复好后放到展厅重焕光彩的那一刻,我们内心是满满的成就感,感觉既延续了文物生命,又保护了文化遗产。”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峰说。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如今,文物修复除了使用传统手艺外,还运用到了多种高新技术。来到实验室,摆放的多台仪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设备都是在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工作中必要的‘神器’。”工作人员韩秋琳介绍说,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采集文物信息至关重要,不同的仪器设备都有其“擅长”的领域,分别针对不同材料的文物。

用“匠心”坚守文物保护“初心”,文物修复师日复一日,在不为人知的工作岗位上,为保护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默默奉献。

 
编辑 : 加毛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