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族网通

讲好民族团结青海故事 共建“美美与共”新家园

来源 : 青海日报    作者 : 乔 欣 张晓英    发布时间 : 2024-03-12
字体 :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石榴花开,百籽同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民族团结青海故事展开深入交流讨论。

仁青扎西代表说,坚定信仰,是点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的“思想之光”。河源大地上一系列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做好民族地区的各项工作,最基础的是坚持党的领导、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玛多县始终坚定地把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的重大要求放在头等位置,把筑牢信仰之基的过程作为谋振兴、补短板的过程,按照生态优先统筹抓发展、突出乡村振兴抓民生、严把质量抓重建、注重基层组织抓党建的思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贯穿始终,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齐心协力把一个个影响玛多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转化为创新力度、协调强度、绿色亮度、开放深度、共享广度的生动实践。

刘小蓉代表说,从近年来兴海路街道创新推出“党建+135联创+网格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来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推动实践是筑牢“石榴籽家园”的关键。要聚焦目标,增强“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自觉性,全力构建“组织带动、区域内有生力量协作、全民参与”网格化创建思路,确保形成“一盘棋”创建好局面。要固本培元,注重新质生产力培育,组建“石榴籽家园”创建队伍,利用各种载体和时机,扎实开展“十进”活动,引导人们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理念,强化“五个认同”意识,奋力唱响全民“齐创曲”。要增进民生福祉,转化主题教育成果,创新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微心愿”收集认领等活动,全力解决好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激励人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建“美美与共”新家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鄂崇荣说:“近年来,青海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度重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持续打造出‘指尖上的青绣’‘舌尖上的拉面’等彰显民族团结价值和时代主旋律的青海特色产业品牌。民族手工业成为拓展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有效载体和纽带,传承人群日益增多,更多人通过民族手工业了解了青海,了解了青海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同民族间进一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他表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推动青海各民族优秀手工艺朝着传统与现代融合、手工与科技融合、文化与市场融合的方向创新交融,加强民族地区省份与支援合作省市间的民族手工艺文化艺术互访交流活动,加强民族地区手工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民族地区向国际社会展示本地精美的民族手工艺品,讲好青海等省份民族传统手工艺在保护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的好做法。

“优质的公共文化内容、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提升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有着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赵海兴说。他介绍,“随着青海等高海拔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需要着力加强青海等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农牧区公共文化机构的软硬件设施改进和文化云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开展沉浸式文化创新宣传的新模式。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省份,也是文化遗产资源的富集区,要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资源建设上下功夫,推动农牧区文化振兴,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编辑 : 加毛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