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族网通

守护“中华水塔” 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

来源 : 青海日报    作者 : 洪玉杰    发布时间 : 2024-03-05
字体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江源。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扛起源头责任,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记者 黄灵燕 摄

上下同心共护“中华水塔”。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保护生物多样性,守护生态安全屏障。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三江之源”“中华水塔”。

中国再也找不到一个地方像青海一样,大江大河均发源于此,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被赋予“国之大者”的重要使命。

青海,作为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坚决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以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全面推开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绿色发展新高地、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等“七个新高地”建设,守护“中华水塔”坚固又丰沛,全力以赴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当全国两会再次从春天启程,向着美好愿景出发,青海也在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的实践中书写着心怀“国之大者”,守护“中华水塔”的新答卷。

守护,

让一江清水向东流

湛蓝天空、洁净空气、潺潺清流、优美环境,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青海大地铺展。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党支部书记毕生龙家住黄河边,因黄河流经贵德时泥沙含量最为微小,清澈无比,他的家乡有着“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

打开巡河软件,沿黄河岸边一路开始巡河,见河边零星有纸屑、塑料袋等杂物,毕生龙顺手捡起,作为王屯村村级河长,每每看到竖立着的蓝色河长制公示牌,上面清晰地写着县、乡、村三级河长湖长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及明确标注着河长的职责和监督举报电话,毕生龙的责任心就会“爆棚”。这不,即使在北京,毕生龙还是会用手机微信看看家乡的动态,遇到不放心的事,还是会叮嘱村“两委”。

为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贵德县将县域44河1湿地4水库纳入河湖管理范围,分级设立县、乡(镇)、村三级河湖长232名,明确管护范围、管护职责,逐河建立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落实“一河(湖)一策、一河(湖)一档”管护措施,实现全县河湖管护全覆盖,做到守河有责、守河负责、守河尽责。

“美不美,家乡水。村河长要写好巡河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整改,细心呵护水生态环境,使黄河的水质保持优良。”3月4日,毕生龙在电话中,跟河东乡党委书记魏强探讨着巡河要点。

如今,放眼清清黄河,人们明显感受到,树木多了,风沙小了,河水清了,昔日黄河冲毁的地方出现了人工绿洲,荒秃的山岭、宽广的河床边葱茏叠翠,植被恢复的速度超乎想象。

长江干流、黄河干流、澜沧江干流、黑河干流境内水质达到Ⅱ类,水质状况优。湟水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状况优良。“中华水塔”保护行动启动实施,“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逐步完善,青海成为全国唯一河流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的省份。

铭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江源18个核心保护区中,有10个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巍巍的苍莽雪山间,保护区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占玉树州总面积的41%,占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2%,玉树生态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全国人大代表、玉树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索南丹增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的“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而玉树不仅承载着地理坐标上的“海拔高度”,更承载着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高度”。

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索南丹增专门走访了曲麻莱县巴干乡代曲村的雪豹监测队,与54岁的监测队队长格来江措交谈,顺便收集各类野生动物和植物的照片。

“放下牧鞭,成为‘国家公园’的人,那种骄傲和自豪是别人体会不到的,今年两会,一定要将玉树的‘好生态’带到北京去。”格来江措给索南丹增说。

凭借“三江源”独有的资源禀赋,我省摄影家在国际野生生物摄影领域频频获奖,其中,越来越多的生态摄影作品出自农牧民之手,而生态管护员在巡护途中拍摄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也印证了野生动物数量的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

一幅幅精美的生态照片,一帧帧蕴含深意的画面,在索南丹增看来,不仅展示着青海的生态风采,更是各族群众牢记嘱托,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的最好证明。

在生态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破题”,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化。自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重要生态区位完整纳入国家公园范围,并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任务,三江源国家公园步入新发展阶段。

如今,在“生态+”效应正叠加释放的玉树,索南丹增考虑的是生态不仅是自然资源,更是带动老百姓的惠民富民产业,“希望能从今年全国两会中收获更多真知灼见,通过万里长江第一湾、昂赛大峡谷、嘉塘草原等旅游招牌带动当地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索南丹增说。

播绿,

筑牢绿色发展生态屏障

城内有国家湿地公园,城外有国家森林公园。西宁,成为“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

自1989年启动实施西宁南北两山绿化工程,经过30多年坚持不懈的荒山造林,西宁南北山森林覆盖率由7.2%提高到79%。

2012年,西宁市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2015年,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西宁市为国家森林城市。在持之以恒的植绿播绿中,几代人用30余载不仅建起高原的一片“绿”,更是在高原人心中立起一片“绿”。

住青全国政协委员刘同德表示,湟水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

西宁两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今年两会,刘同德持续关注西宁以构筑“一芯二屏三廊道”城市新型生态格局为目标,持续推进三北、天保、公益林等国家重点绿化工程以及湟水规模化林场试点建设等一系列增绿、提质生态工程建设进程,实施城区园林绿化增绿量提品质行动,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筑牢幸福西宁绿色发展生态屏障。

同样,全国人大代表、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小蓉将关注点放在西宁城市的系统治理上,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打造高原“绿谷”城市、“洁净”城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生态兴,则文明兴,立足幸福西宁的绿色本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开展一系列的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前行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西宁已找准定位,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首要位置,统筹好保护与发展、保护与民生等之间的关系,在生态的“定量”中做足发展的“含金量”,以产业“绿量”提升民生改善“增量”,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编辑 : 加毛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