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家中召开党小组会。海东组供图
金秋时节,站在狮头山顶远望,金色的梯田层层叠叠,一幢幢红白相间的村舍掩映在苍翠树木中,一幅动人的田园诗画映入眼帘。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哇麻村,满溢丰收喜悦,一派生机盎然。
9月21日一大早,村民祁连山赶到地里,准备大干一番。她打量着眼前这片地,“唰唰”两下扎紧玫红色头巾,“这两天下雨,昨儿个晾了一天,得抓紧时间把最后这几亩洋芋收掉。”
昨晚接到在外打工的丈夫杜长顺的电话,短短几句祁连山听出了丈夫的担心,“放心吧,今年村里联户的党员和邻居都来帮忙了,比往年收得快,就剩那三亩洋芋了,你在外面安心工作,家里有我。”祁连山说的正是今年年初村里实行的“双联双帮”。
哇麻村和许多传统村落一样,青壮年基本都在外打工,一年到头,妇女既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操心家里的几亩田地,每到秋收就焦头烂额。“要发展乡村振兴,这样可不行!”通过挨家挨户走访调研,驻村第一书记郭永龙熟悉了村里的情况,第一时间跟村“两委”班子商议,提出解决办法,最终确定以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实行“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党群互动、共建共治”的“双联双帮”工作机制。
就这样,全村47名党员根据年龄、学历、服务群众及发挥模范作用等情况科学划分为10个党员互联互帮小组,党小组长由学历较高的年轻党员担任,通过加强与行动不便、外出务工党员的沟通联系,随时随地在小组内开展学习讨论,及时把党支部“声音”传达到每一名党员。同时全村424户农户按居住区域分为34个村民互联互帮小组,小组长由年富力强的34名党员担任,要在本组村民身边“小事”上亮身份,在困难帮扶、环境整治、移风易俗、邻里关系等中率先带头,真正把党建力量深入到发展治理的神经末梢,最终形成以党小组长为骨干、党员联户示范带头的村级综合治理发展新模式。
72岁的老党员白成玉在参加完党小组学习会时感慨道:“去年地里的活我还能干,年龄大了身体跟不上,儿子在外打工,想找别人帮忙,人家也忙着自家地。好在今年的‘双联双帮’,我的粮食党员们都帮忙收完了,心里是真踏实。”
眼下,杨有德在自家农场试种的0.67公顷大葱也到了丰收季,他一边忙活,一边信心满满地说:“今年的葱价格好,还没收完已经卖了九万元,我打算明年带着联点的十户人家种葱,把经验和技术交给他们,带着大家一起富。”杨有德是第三党小组组长,也是率先在村里搞起蔬菜和农作物大面积种植的带头人,在他的带动下村里集中种植农作物的农户多了起来,现在的哇麻村已经有了5家种养殖合作社。
党员带头搞发展,群众致富动力足,支部引领作用正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虽处半脑山地区,但因山势俊秀、植被茂密、风景秀美,哇麻村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森林乡村。村“两委”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以传统古村落为依托、深挖乡土文化,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打造了占地6500平方米的哇麻古台乡村旅游休闲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古村落文化体验区、特色美食区、民俗文化产品采购区、自助烧烤区……一系列古香古色的体验,让哇麻村成为近郊游、乡村游的好选择。截至目前,景区共接待游客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5万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个,间接带动周边群众销售农副产品。
项目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望着眼前的潺潺流水,郭永龙说,“今年我们在原有景区的基础上,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投资建成了小型水上乐园、儿童乐园、民宿小院以及占地近2公顷的采摘基地,就是希望能盘活原有的‘沉睡’资源,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党群齐心,真正实现村美、民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当选代表名单也已在新闻媒体公布。近日,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的有关情况,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详情]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七十八次主席会议26日上午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 [详情]
9月26日,青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在西宁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丛乐、马伟、尼玛卓玛、鸟成云、吴海昆、刘同德、张黄元,秘书长贾应忠及常委会委员共47人出席会议,符合法定人数。信长星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 [详情]
9月26日,青海省委召开党外人士和专家学者建言资政座谈会,围绕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主题,听取党外人士和专家学者意见建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主持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出席并讲话。... [详情]
26日,西藏自治区主席、自治区政府党组书记严金海主持召开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