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台二巷9号院小区业主反映室内暖气夜间温度过低;新宁路4号新宁小区业主反映夜间有私家车停放在消防通道……”医财巷东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宋江涌每天必做的事就是翻开民情日记本认真看看,上面记录的居民投诉和意见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小区虽小,事情不少。“居民的幸福感多来自居民身边的小事的解决。截至目前,社区已接到12345西宁民生服务热线63件,这些小事就是居民的挂心事,我们必须一件一件办好。”宋江涌说。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小区有了“疑难杂症”,居民碰到“急难愁盼”,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协调,第一现场征集基层原声,第一任务研判民生难题,第一时间解决百姓急事,共商共管“家务事”,最大化服务居民。
虎台二巷7号院建成于1995年,居住着108户275名居民。“刚住进小区时,这里环境很差,停车也不方便,小区里各种矛盾纠纷不断。”居民李喜新回忆。2019年,7号院和周边的5号院、9号院联合成立了小区党支部,小区治理自此有了“主心骨”。小区党支部成为社区党委的“前哨”和“工作队”,及时收集群众呼声、回应群众需求;主动协调物业,整合小区内用房资源,为小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文化活动等便民服务;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小区内的党员、居民代表及热心人士等组织起来,按照片区、楼院、巷道划分志愿服务网格,把志愿服务延伸到居民家中。
小区党员也主动站出来,定岗位、亮身份、作承诺,着力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难题。在小区党支部的带领下,7号院“一年一个样”,居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现在,小区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好啊!”李喜新高兴地说。
小区楼院作为社区的末端触角和微观单位,是推进社区精细治理、精细服务的着力点。小区环境变化大,居民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主动将垃圾分类投放,自觉保护来之不易的优美环境。
在新宁路4号化工院小区,党员李云山只要居民有需要,总会第一时间送去关心和关爱。他说:“远亲不如近邻,都是一个小区的居民,同一把钥匙开同一把锁,同一道大门里都是一家人。”小区环境卫生,他带领邻居一起清理;小区群里谁发个微心愿,他第一个认领,曾经的“陌邻”变成了“睦邻”。
“饭菜便宜又可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生在这样的时代真幸福啊!”午饭时间,85岁的闫希成和几个老伙计,说笑着朝青核花园小区幸福食堂走去。“每天早上吃完饭,大家都会在社区安装的休息座椅上,喝喝茶、聊聊天、没事还能下下棋,小区环境现在被社区整治的真不错!”提到小区里的变化,闫希成竖起大拇指。
衣食住行、水电燃气、环境卫生都是群众利益所系、民生关切所在。居民心中都有一支“温度计”。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解群众所难,把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才能让群众心中始终“暖暖的”。
“社区治理水平直接关系着百姓的幸福感。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党建这根‘绣花针’穿起服务居民‘千条线’,实现了小问题不出网格、大问题不出社区、复杂问题不出街道,小区成为幸福邻里汇。”医财巷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莉说。
今年刚从成都理工大学毕业的郭思睿,所学专业是比较吃香的会计,“本以为找工作会很容易,但去了几场招聘会,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单位。经过几次求职挫折后,我来到自家社区登记求职,社区就业专干给予我很大的帮助。”郭思睿说。... [详情]
11月26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规划围绕服务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系统谋划了“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要举措... [详情]
记者12月3日从省司法厅获悉,根据司法部安排部署,青海省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定于12月19日举行。... [详情]
12月3日下午,省委办公厅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省国家保密局、档案馆等单位,在省委家属院小广场开展了宪法宣传活动。本次活动是省委办公厅开展的“宪法宣传周”活动之一。... [详情]
12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1年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其中,由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筛选、推荐的“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拓展品牌推介之路 助力消费帮扶工作”成功入围2021年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名单。...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