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采访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张翔。
本报记者在城中区第一幼儿园检测点现场采访。
本报记者在核酸检测点采访医护人员。
本报记者在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召开的第四次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报记者在核酸检测采样点现场拍摄。
2021年11月8日,第22个中国记者节。
这注定是个难忘的记者节。
在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仍处于风险期、窗口期和关键期的当下,青海日报每一位参与疫情防控报道的记者,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逆行在岗,深入疫情防控一线。他们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而是继续选择用手中的笔和镜头,用最真实客观、最扣人心弦的“疫”线报道为自己的节日添彩。
高原古城,时已入冬。563个采样点、2350个采样台,西宁市主城区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正在有序推进。
离现场越近,离真实越近。一篇篇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报道背后,凝聚的是每一位记者编辑的默默付出。
用手中的相机,我们记录了医护人员在核酸检测点昼夜忙碌的身影,记录了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走访摸排的身影;用手中的笔,我们记录了公安干警辛苦执勤、疏导人流的坚守,记录了各类志愿者协助群众搬运物资、扫码登记的奉献,记录了“城市摆渡人”不惧病毒、守护乘客回家路的身影;用手中的摄影机,我们记录了每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回答的民众关切,记录了西宁市主城区全员核酸中的众志成城……
此刻,我们也是这场战“疫”中的“逆行者”;此刻,我们用笔墨与疫情抗衡,用影像与病毒周旋,在字里行间书写责任担当,在镜头内外讲述感人故事。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这个记者节,我们因在战疫一线而深感值得,我们因自己是时代的记录者而感到无限光荣。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温暖有力的笔触,以记者之名,铿锵前行。
今天是第22个中国记者节。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新闻为武器,同国家与民族的敌人、同一切反动势力,同所有的落后与愚昧,展开智与勇的较量!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们是永远的榜样。... [详情]
记录时代 书写未来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 [详情]
11月5日,迪庆州新闻工作者们欢聚一堂,举行第22个记者节庆祝活动。... [详情]
连续多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血肉之躯挡于危难之前,用坚强臂膀捍卫百姓安康。寒风中双手被冻红,大雪里吃不上一口热饭,彻夜值守轮班。... [详情]
今天,趁着2021中国记者节,这个富有仪式感的“热点时刻”,也“矫情”地写一写自己“记着”的心路历程。...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