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族网通讯 记者从西宁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经过多年持续治理,湟水流域(西宁段)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截至2020年11月,国控出境小峡桥断面水质从劣Ⅴ类稳定改善至Ⅲ类。
近年来,西宁市以实现“河湖清”为目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立上下游共治、左右岸同治、多部门联治、全社会群治的管理保护机制,实现涉水区域管理全覆盖。开展排污口排查,将排污口整治作为改善湟水河水质的重要突破口,累计整治入河排污口约600处,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大规模削减污染物直排入河。
投资27亿元,实施湟水流域(西宁段)黑嘴桥上游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项目、湟水流域石惠沟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保护工程等8个改善湟水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项目,持续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使流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有效减少泥沙入河。
关闭工艺落后的西宁市第二污水处理厂,3年内新建西宁市第六污水处理厂和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园区、甘河园区、生物园区、南川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多巴污水处理厂和北川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升全市污水处理效能,强化监督监管,确保达标排放。
加大湟水流域(西宁段)监测预警体制建设,对水质未达到要求或变差的地区进行预警和通报。重点加强全市48家涉水工业企业和13家污水处理厂环境监管,坚决打击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此外,在完成26处黑臭水体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黑臭水体长效管理工作,确保水体黑臭现象不反弹、水质监测指标达标,做到长治久清。
经过3年努力,西宁共落实河长987名、湖长258名,涉水区域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围,累计治理修复湟水流域上游干流及重要支流约7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9.55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能力提升至49.64万吨,远期将达到54.65万吨。
记者近日从迪庆州生态环境局获悉,近年来,我州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落实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攻坚战、高原湖泊保护攻坚战、以金沙江为重点的两大水系保护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四个标志性战役,强力推进实施“绿水行动”,推动水污染防治各项措施落地生效。... [详情]
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十三五”以来,我省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有序推进碧水“保卫战”各项工作,在饮用水源保护、黑臭水体治理、三江源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详情]
9月28日,省政协主席集体视察组围绕“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进行监督性视察,省政协主席多杰热旦,副主席杜捷、马海瑛、杜德志,部分住青全国政协委员、我省三级政协委员代表参加视察。副省长杨志文参加相关活动。... [详情]
为更加全面掌握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水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多样性状况,不断完善国家公园科研监测,加快构建以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目的的科研监测体系。... [详情]
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和文化的灵魂。...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