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官式建筑群瞿昙寺,虽名不见经传,但却被誉为是青藏高原上的“小故宫”。记者日前从多方获悉,瞿昙寺正开展立体保护,建筑修缮讲究“修旧如旧”,六百年前壁画首次临摹又非“以旧复旧”。
何为青藏高原上的“小故宫”?据悉,瞿昙寺隆国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前身奉天殿出自一个蓝本,朱元璋所赐“瞿昙寺”匾系该寺镇寺之宝。民间传言明代建文帝曾归隐瞿昙寺,而被人们津津乐道。
据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瞿昙寺文物管理所负责人逯海章介绍,瞿昙寺这种明代官式建筑在中国罕见,20世纪90年代,官方曾斥资对该寺古建筑进行过一次较全面的修缮,从2013年起,官方再次开启保护工程,已完成古城墙、瞿昙殿、回廊(七十二间走水厅)、囊谦院的修缮及消防、防雷、监控等附属设施建设。
瞿昙寺殿堂、回廊壁画面积约1700平方米。逯海章说,该寺壁画绘于明清,以佛传故事为主,在西北首屈一指。因敦煌壁画绘画时间最晚至元代,因此学界称“前有敦煌,后有瞿昙”。
“之前,瞿昙寺壁画出现起甲、空鼓、酥碱及鸟粪污染等病害。”逯海章说,壁画修复已历时三年,讲究“修旧如旧”,本应今年年底结束。但鉴于其重要性,来自敦煌的修复队伍,将壁画修复延期一年。
“古建筑上的彩画,明年开春后将进行保护性施工。”逯海章说,目前,瞿昙寺需保护的东西太多,如宝光殿、隆国殿、金刚殿、玉碑亭、大小钟鼓楼、山门及一些偏殿,正按相关审批工作分批分类开展。
“四年前第一次到瞿昙寺,我就被殿堂里大规模的沥粉鎏金壁画给震撼了。六百多年前,宫廷画师就将汉地画风与藏传佛教寺院结合,创作出独具艺术特色的壁画。”出生于青海的归国画家丹增·谢朱说,“瞿昙寺壁画是中国明清壁画的一座高峰”。
“面对可能发生的天灾人祸,瞿昙寺壁画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临摹版本存世。对此,我很担心。”曾长期在海外从事艺术创作的丹增·谢朱,历时四年,临摹壁画,现已绘制约400平方米。
临摹期间,丹增·谢朱参访甘肃等地寺庙,希望找到瞿昙寺壁画脱落部分补绘的依据,达到壁画故事的完整性。“我并非‘以旧复旧’,想实现明代刚绘画完那种光鲜亮丽的感觉,使其散发出大明壁画的风采。”
8月4日,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在西宁举行。... [详情]
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为什么高低不同?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丁林院士领衔的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团队受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主编邀请,近日以“青藏高原隆升时间和机制”为题发表综述论文,系统揭示青藏高原的差异性隆升过程和深部动力学机制。... [详情]
“民以食为天”。作为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是古代先民走上青藏高原生活、定居的重要物质基础。... [详情]
当海拔超过4000米时,不少初上高原的游客会因空气稀薄出现高原反应。而在海拔超4500米的长江源头,一些鱼群却能依旧“活蹦乱跳”、繁衍生息。... [详情]
在青藏高原上打造一座国家森林城市,可能吗?古城西宁给出答案——1989年青海省启动实施西宁南北两山绿化工程,经过30多年坚持不懈的荒山造林,西宁南北山森林覆盖率由7.2%提高到79%。...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