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我省沙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提前完成40万公顷目标任务
青藏高原黄沙头上披绿装。这是航拍的黄沙头防风阻沙带。 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中国藏族网通讯 记者从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十三五”以来,我省认真履行防沙治沙目标责任,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沙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初步建成以农田和道路防护林为主体的区域性绿色生态屏障,结束了沙化危害扩展加剧的历史,稳定并拓展了沙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治理任务42.37万公顷,提前完成40万公顷目标任务。
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省认真履行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完成治理任务42.37万公顷(635.5万亩),完成投资13.64亿元。经过不断治理,2009年至2014年间,全省荒漠化土地减少5.1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5.7万公顷,总体上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从扩展至缩减的重大历史性转变。
“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三次高规格召开全省国土绿化动员大会,2018年国家林草局在西宁召开全国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现场会,深入实施《青海省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统筹推进全省沙区6州18县(市、行委)沙化土地造林种草治理任务,在全面保护现有林草植被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力度。同时,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方式共同发展,充分调动林场、企业、社团、个人等各类主体植绿护绿爱绿积极性。
在治理任务中,完成“三北”防护林5.94万公顷、天保二期1.18万公顷、三江源二期20.45万公顷、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0.29万公顷。同时,在已有的8个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基础上,即将全面完成4个新增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任务。已批复国家沙漠公园12个,各地将沙漠公园建设与绿色扶贫相结合,加快推进国家沙漠公园建设。
在大力加强治理工作的同时,我省还探索沙区绿色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构建“东部沙棘、西部枸杞、河湟杂果、南部藏茶”的产业布局。在柴达木和共和盆地大力发展枸杞生态经济林,截至2019年底,全省枸杞种植面积达到4.99万公顷,其中黑果枸杞种植面积5914公顷。认定有机枸杞种植面积12000公顷,已通过有机枸杞产品认证基地面积近8000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种植省区。全省枸杞采果年产量9.67万吨,产值达41.44亿元,枸杞产业带动就业8.5万人,支付劳动报酬10.3亿元。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视频会议,全力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督察整改工作。... [详情]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详情]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详情]
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详情]
6月10日,副省长刘涛在青海湖调研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守住青海湖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让“大美净好”成为青海湖永久的靓丽名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