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10年来,累计抽引长江水400多亿立方米,缓解苏北、鲁北和胶东半岛缺水问题,惠及沿线超6800万人,保障了受水区供水安全,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水资源支撑。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南水北调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东线一期工程构建了长江水、淮河水、黄河水、当地水优化配置和联合调度的骨干水网。“南水”进城,补充城市生活用水,满足了市政之需;“南水”进厂,缓解了工业之渴,纺织服装、钢铁炼化等行业重获生机;“南水”入村,许多苦水村告别了苦咸水、干旱田变成了丰产田。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缓解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促进了水资源优化配置,长江水成了“振兴水”“幸福水”。
全线治污、流域治污,依法治污、严厉治污,10年来,水质断面达标率由3%提高到100%;构建智能调度、工程安全监测、水质监测预警等智能应用场景,数字技术让调水更精细,协同治理让管理更顺畅;为千年京杭大运河带来新生,提升了水运能力,重塑了“黄金水道”优势,成为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南水汩汩北上,综合效益源源不断,有力促进了区域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绿色发展。
细火煮得真味,日月雕成山河。抚今追昔,《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颁布20余年,南水北调工程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实践生动而有力地证明,党和国家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以党的领导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优势为依托,以广大建设者的智慧与付出、移民群众的大爱和奉献为保证,我国积累了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这是堪比实践效益的又一笔巨大财富。
治水是一项长期任务、历史任务。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建设实施,体现出中华民族实干笃行的民族品格。向着宏伟蓝图继续进发,我们既要保持“千秋伟业”的定力,锚定使命任务稳扎稳打;也要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把已明确的、必须做的事办好办实。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必须下更大力度做好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沿线地区也需要继续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现形式,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深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水运连着国运。从万里扬波的大运河到如今碧水北上的南水北调,无不是功在千秋、利泽万方的大功业。当前,通过联网、补网、强链,国家水网正加快构建。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必会随着我们这代人的倾力担当永载史册。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十载通水改旧貌 千年运河焕新颜——南水北调东线通水10年扫描... [详情]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全线通水至11月13日,累计调水量突破600亿立方米,京津冀豫四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8亿人。... [详情]
11月3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仪式在西宁举行。... [详情]
记者从12日举行的国家水网及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论坛获悉: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运行以来,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有效发挥,截至目前,已累计调水650多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76亿人。其中,南水已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5%,占天津城区供水的99%;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详情]
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7月2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输水90.67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北京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00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