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伊四月花领到本月的刺绣补助。
分配材料。
加工成品。
生活技能成为脱贫产业。
绣娘将订单绣样交回工厂。
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工作着。图/记者 李 娜
“大家都会做的手艺活儿也能挣钱?”这是很多在家里没事绣点花样妇女的疑虑。可是,这个顾虑很快就被事实证明:过去是生活技能,如今成脱贫产业。这几年,盘绣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为了能带动更多贫困妇女利用土族盘绣传统手工艺增收脱贫,互助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对盘绣技艺及产品进行统一研发、培训、生产及销售,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保质机制,确保了产业不断步入正规,产品声誉不断向好发展。并加大阵地建设,相继在丹麻镇补家村、索卜滩村等18个村设立“土族盘绣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并在省妇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妈妈制造”合作社,与“唯品会”达成订单协议,加工制造传统盘绣作品、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等。同时,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作为抓手,不断创新产业格局,以“公司+合作社”的机制为牵引,优化产业发展思路,将合作社与贫困效益联结,激发合作社积极性与能动性,切实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公司有建档立卡贫困绣娘117户,残疾绣娘20人,贫困绣娘年人均增收2800元以上。“大家有这么好的刺绣手艺,又有这么好的政策引导,不愁技艺传不下去,不愁大家富不起来。”盘绣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兰索卡说。
中新社西宁3月24日电 题:青海藏区:牦牛养殖+青稞种植闯出脱贫致富新路 “2019年我种了10亩青稞,卖了8000多元(人民币,下同)。往年种植油菜和小麦的收入仅有6000元左右。”... [详情]
“2019年我种了10亩青稞,卖了8000多元(人民币,下同)。往年种植油菜和小麦的收入仅有6000元左右。”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沙沟乡石乃亥村农牧民公保才让说,再加上卖小牛犊的钱,去年一共收入了2万多元。... [详情]
“2019年我种了10亩青稞,卖了8000多元(人民币,下同)。往年种植油菜和小麦的收入仅有6000元左右。”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沙沟乡石乃亥村农牧民公保才让说,再加上卖小牛犊的钱,去年一共收入了2万多元... [详情]
选线、穿针、刺绣,随着绣花针在绣布上上下翻飞,绣娘们不断整理着彩色细线和绣针,精美图案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绣布上……3月17日上午10时,互助土族自治县素隆姑工坊里,绣娘席金花正忙着在一款手提包上做盘绣,像这样一件手工制品,席金花一天可以绣上四五件。... [详情]
“姐妹们,我们开始第二堂课,今天的主要内容是牡丹的绣法……”3月14日,互助土族自治县绣娘王丽正对着手机屏幕耐心听老师讲解刺绣手法。疫情防控期间,我省刺绣行业通过线上经营、在家复工等方式,8家扶贫就业工坊已全部复工复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