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7日报道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5月10日刊发题为《中国磨砺其全球南方外交》的文章,作者是以色列国家安全委员会亚太事务前负责人约瑟夫·罗森。全文摘编如下:
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在多年冲突后同意恢复外交关系令许多人感到意外——尤其是因为中国在双方之间的斡旋发挥了作用,而美国则被晾在了一边。
中国在外交方面的活跃不应令人感到意外,相反,它标志着中国正转向更具建设性的外交,不仅在中东,也在全球。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并没有试图取代美国的“全球和平使者”角色。
促进稳定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对提升其国际形象也同样重要。
例如,中国最近提出了结束乌克兰冲突的和平计划。中国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不偏不倚和负责任的大国。
北京积极的外交行动旨在打造关于中国全球作用的新外交叙事,其主要关注点是全球南方。
自今年3月以来,中国高级外交官在努力推动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最新外交构想: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
三者都强调有必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同时实现世界范围的合作与发展。
尽管这三项倡议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但许多西方国家仍对中国的真实意图或者实现这些目标的能力持怀疑态度。然而,在全球南方,不愿在大国竞争中选边站队的国家采取了更乐于接受的态度。
全球南方国家更为关心的是如何解决眼前的经济挑战。中国可以不预设条件地向它们提供解决方案——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以及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投资。
在中东地区,在伊朗与沙特之间的斡旋是中国过去十年在该地区影响力不断上升的一个迹象。今年早些时候,中国与沙特达成了多项交易和协议。
这种趋势在南亚也非常明显:中国已经在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进行了大量投资,同时还将其影响范围扩大到了尼泊尔和孟加拉国。
就孟加拉国而言,中国认识到其地缘战略重要性和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但也面临着印度和日本的强有力竞争。孟加拉国明智地在这些大国之间进行平衡,以促进合作共赢。
这两个地区的态势是整个全球南方的缩影,证明中国以合作而非分裂为重点的新积极外交相当具有吸引力。
据德国《时代》周报网站5月17日报道,慈善机构乐施会估计,组成七国集团(G7)的七个富裕国家欠贫穷国家约13万亿美元未兑现的发展援助和应对气候变化支持。该组织批评道,G7国家及其银行反而要求全球南方国家偿还2.32亿美元债务。... [详情]
法国《青年非洲》周刊网站5月15日刊登扬·圭特的文章,文章问道:为了消除贫困,如果非洲大胆采用中国模式呢?... [详情]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跨越5个省市、历时12天、30余名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50余名中央和地方媒体记者……从高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治理”新格局,到小小“网格员”走入每家每户,“大国基理”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调研采访团深入天津、浙江、福建、广西、重庆等地,用镜头、笔端对准基层治理一线,多维度展示各地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做法与鲜活故事。... [详情]
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是强化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 [详情]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