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可以采取居家隔离。那么居家隔离如何做好健康防护?邻居感染后居家隔离,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新冠病毒经过几代变异,目前的主要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无症状感染者占九成左右。无症状感染者没有症状,仅核酸或抗原检测为阳性。有症状的感染者中大部分为轻型,即肺部无改变,但有发烧、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一周左右即可自愈。无症状和轻型感染者都可以居家隔离。
出现什么症状,需要警惕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呢?在有流行病学旅居史,或本地有新冠疫情的情况下,出现急性发热(体温≥37.3摄氏度)、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需要进行核酸检测或抗原自测。
居家隔离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首先是疾病特征:无症状感染者,或65岁以下无糖尿病、肿瘤等基础疾病且只有发热等不严重症状的确诊病例。其次是家庭环境:家庭居住环境需满足隔离条件,即阳性患者可以有单独的卧室,居家隔离人员的日常活动和用餐均应在隔离房间内,其他人员不进入隔离房间。
家有阳性感染者,同住人的防护要做到以下几点:与阳性感染者分居两室,接触时必须保持1米以上距离并戴好口罩;分时段使用卫生间等公共空间;使用抽水马桶,盖上马桶盖后再冲厕;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每次保持在30分钟以上;常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或酒精浓度不低于60%的免洗消毒液清洁双手;每天对家中物品进行一次表面消毒;避免共用生活物品,如餐具、毛巾、床上用品等;不参加社会面核酸检测,可以接受上门核酸采样或进行抗原自测。
对于楼房住户,如果隔壁邻居感染了新冠病毒,需要注意手卫生,外出时科学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不串门。
有朋友问,楼上/楼下的邻居感染了新冠病毒,需要封闭下水道吗?尽管2003年非典期间香港出现了通过下水道的气溶胶传播事件,疫情发生以来也偶有报道,但截至目前,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下水道传播。因此,下水道可正常使用。
中央空调是写字楼和一些住宅区的标准配置,如果同一栋楼内出现新冠阳性,要请专业部门在空调出风口处做好环境采样监测,若监测结果无异样,中央空调可正常使用。
轻型患者居家隔离时要充分休息,保证营养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无症状感染者不需要吃药。轻型患者可以准备一些解热镇痛药、止咳药、中药等。抗生素仅对细菌类感染有效,对新冠病毒无效,反而会引起抗药性,不建议使用。提倡居家隔离期间坚持戴口罩,并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六、第七天连续进行2次核酸检测,Ct值≥35即可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要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
也有人担心“长新冠”即新冠后遗症的问题。但目前围绕新冠后遗症的研究大多基于问卷调查的方式,暂无科学证据表明新冠会产生后遗症。最后,还要再强调,保护易感人群最重要的武器就是疫苗,无疫苗接种禁忌症的人群,应接尽接。
(作者为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6日 第 18 版)
现将《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详情]
心血管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居家应该注意什么,如何避免基础病加重,何时需要去就医……... [详情]
12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表示,对于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是不是会传递给胎儿,因为母体有胎盘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保护屏障,所以几乎是不传染给胎儿的。但是如果初生产后的妈妈、宝宝在一起还是要注意隔离,宝妈在空间上最好和新生儿有一定的隔离,或者戴N95口罩,可以母乳喂养。... [详情]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指出要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其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详情]
症见发热、恶风寒、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或鼻塞流涕、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颗粒)、清肺排毒颗粒、散寒化湿颗粒、感冒清热胶囊(颗粒)、荆防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四季感冒片、感冒疏风胶囊(片、颗粒)等。...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