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日内瓦11月10日电 综述: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年成效惠及全球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日内瓦分会场10日举办“《湿地公约》履约30周年——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成就”主题边会。中国履约30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科学利用,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湿地保护格局,与会人士纷纷称赞中国履约30年的成效惠及全球。
2022年11月5日,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与会嘉宾走过《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日内瓦会场中国展区。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湿地公约》是致力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府间协定,目前缔约方已发展到172个。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积极履行公约义务。
此次边会由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办,来自各缔约方、国际组织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30年来,中国湿地保护经历了摸清家底、抢救性保护、全面保护三个阶段,通过调查监测、工程规划、法规制度、科研宣教等组合拳,实现了湿地保护事业的历史性飞跃。
中国履约成效获得《湿地公约》秘书处及与会专家的积极评价。《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表示,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在国家层面,在国际层面对湿地保护也具有绝对重要的意义。“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访问中国,亲眼看看宣传片中那些中国美丽湿地。”
2022年11月5日,在瑞士日内瓦,与会嘉宾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日内瓦会场中国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高级政策官员妮古拉·克罗克福德认为,中国滨海湿地保护成效显著,具有全球影响力。“我一直在参与黄海沿岸湿地保护工作,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尤其是在过去5年中,对我和其他许多关心黄海沿岸水鸟的人来说有巨大的启发。”
《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雷光春说,中国湿地保护修复实践具有全球示范意义。南京大学安树青研究员表示,中国在湿地保护援外培训中,多次将中国小微湿地保护恢复与管理作为专题课程,积极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据介绍,履约30年来,中国建立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法律法规体系、调查监测体系,实施了三个五年期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指定了64处国际重要湿地,13座城市获得了“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完成了41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建立了600余处湿地自然保护区、900余处国家湿地公园。此外,中国还两次获得《湿地公约》秘书处颁发的“湿地公约奖”。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5日至13日在中国湖北武汉主会场和瑞士日内瓦分会场同步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演讲中,赞赏中国充分利用互联网帮助更多人脱贫脱困,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全球数字减贫事业作出贡献。... [详情]
英国共产党(马列)主席艾拉•鲁尔表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论述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和谐与合作的期望,她非常赞赏。... [详情]
近期,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策划,网络视听司和北京广电局指导的20集系列纪录片《这十年·幸福中国》在网络平台热播。该纪录片从多个角度展示了中国这十年的发展成果,涉及大国重器、科技探索、国际融合、创新经济、绿色生态、医疗救护、教育发展、社会福利、养老产业、共同富裕、文化自信等众多题材领域,通过古今对话的跨时空方式,利用鲜活真实的纪录影像,生动直观地呈现中国的飞速发展。片中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巨变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中国,我的骄傲”“我爱我的祖国”等留言既是观众对于这部纪录片的肯定,更是对中国这十年飞速发展的认可。... [详情]
好评中国:老旧小区焕新颜,电梯“加”出幸福生活... [详情]
“真应了那句谚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来到中国后才发现,以往所建立的印象,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浙江工商大学中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黎巴嫩学者阿德汉·赛义德感慨道。...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