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拉开帷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
自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以来,连续9年,习近平主席或亲临现场发表主旨演讲,或视频致辞,或向大会发来贺信,以不同形式关心大会的举办。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贺信始终贯穿着一个理念主张——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9年来,在习近平主席的倡导、推动下,这一理念主张不断丰富发展、落地生根。
互联网诞生50多年来,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力推动了社会进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网络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新的威胁。网络空间治理呼唤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全球共同携手应对。
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正是顺应时代之变、回应世界之需的中国方案。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时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5年12月,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以“四项原则”、“五点主张”阐明这一理念主张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路径;
2017年12月,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指出,我们倡导“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就是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
在今年贺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
不断深化、丰富的理念内涵,指引着新时代中国在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实践中取得一系列成就,也为各国一道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主动参与互联网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体系建设,共同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迈向更高水平。
国际上,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对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给予积极回应——2014年,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嘉宾参加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今年,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多名嘉宾以线下线上方式参会。
如何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致本届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明晰路径——全球数字发展道路。
在贺信中,习近平主席阐明了这一道路所具有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治理精准高效、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数字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合作互利共赢等六方面内涵,并重申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今,世界互联网大会已走入第9个年头。正如2019年大会组委会发布的文件所指出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已经成为大会永久主题。
习近平主席首次向世界发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时指出: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各国应该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
在习近平主席的指引下,世界互联网大会不断探寻着这一主题的时代答案,持续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
策划:何玲玲、霍小光
主笔:王思北、徐壮、商意盈
统筹:张晓松、王绚、董峻
视觉丨编辑:张惠慧、袁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1月10日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详情]
11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在浙江调研时强调,宣传思想战线要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着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着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详情]
当地时间11月1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柬埔寨首相洪森特别代表、副首相谢索帕拉陪同下,在暹粒参观中柬文化遗产交流合作30年成果展,并出席中国援柬吴哥古迹茶胶寺修复项目实体移交仪式。... [详情]
11月4日,“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产品推荐销售周暨“净土阿坝”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活动在美丽的温州市举行,吹响了品牌强农、科技兴农的新号角。... [详情]
“我曾在餐馆做调酒师,我给认识的人打电话,可能一天连两笔钱都筹不到。所以我得找很多人,才有可能凑到足够的钱。”回想竞选时的“艰辛历程”,美国国会众议员科尔特斯这样说。...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