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不断突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海拔4410米的四川稻城海子山上,世界上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正在进行新一轮科学观测。而它的核心部件,也就是能让观测设备更加“耳聪目明”的光电倍增管已经实现全部国产化。对中国科学家来说,自主生产这一核心器件在十年前还只是一个大胆的设想。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但是无法一蹴而就。一个小小的高能物理实验通用部件——光电倍增管成为了亟待自主创新的关键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提出,必须树立雄心、奋起直追,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这句话给高能物理所团队极大的鼓舞。为早日解决大型科研装置中核心技术问题,高能物理所加快研发,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最终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光电倍增管。
2020年,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联合攻关,15000只国产20英寸光电倍增管生产完成,准备使用在我国第二代中微子实验——江门中微子实验中。仅这一项,就比采购国外设备节省数亿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基础研究、核心关键技术上不断创新,勇于突破。创下中国最深载人深潜纪录的奋斗者号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6.5%,在材料、声学等领域均取得了前沿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完成,核心部件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中国科学院“80后”科学家金魁用近6年时间,带领团队制作了世界上最尖端的材料基因实验设备,揭示了一个十年未解的高温超导定量化物理规律。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赖于国家投入的增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10240亿元增长到2021年27900亿元,其中基础研究投入从498亿元增长到超过1600亿元,是十年前的3.4倍。我国投入运行和在建的大科学装置从屈指可数增加到50多个,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突破能力大幅提升,为伟大变革、筑梦强国奠定新基。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部署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 [详情]
24日上午,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精神,2022年全国巡视工作会议暨十九届中央第九轮巡视动员部署会精神,研究我区贯彻落实意见。... [详情]
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应邀在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视频会议上致辞。... [详情]
3月24日,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在调研统计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扛牢统计政治责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做深统计分析研判,强化统计能力建设,以高质量统计工作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详情]
3月24日,由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县林草局组织的2022年度第二场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帷幕。...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