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向上的精神火焰”系列网评之四十一:
在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里,一张粉红色的火车票极其别致。火车票上面印着书本、墨水瓶,还有一列正在行进的火车。正是这张火车票开启了交大西迁的征程。
1955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战略布局和西部工业发展需要出发,作出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决定。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交大师生响应国家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舍小家为大家。至1956年9月,包括815名教职工、3900余名学生在内的6000多名交大人汇聚西安,开启了一段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60余年,一代代交大人在一片荒凉的黄土地上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用激情、热血和青春芳华,铸就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战略布局调整的成功范例,并孕育和形成了西迁精神,这不仅是一个学校的精神财富,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动力。
“西迁精神历久弥新,让我们前进的方向更清晰。”“西迁精神的引领,老教授的家国情怀,都提醒我们胸怀信念、勇敢担当。”……从网民们的留言中,我们读出了一种精神的宝贵和传承。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今天,越来越多当代青年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主动选择到基层去、到边疆去,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个又一个新时代的西迁故事。(文字:董璐 海报设计:王晔)
在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里,一张粉红色的火车票极其别致。火车票上面印着书本、墨水瓶,还有一列正在行进的火车。正是这张火车票开启了交大西迁的征程... [详情]
60多年前,一批胸怀爱国之志的交通大学师生,坚决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黄浦江畔迁至渭水之滨,披荆斩棘、治学报国。在交大西迁的进程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铸就了“西迁精神”的丰碑。... [详情]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详情]
1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研究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详情]
国务委员王勇同俄罗斯总统驻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全权代表卡马罗夫17日举行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地方合作理事会双方主席视频会晤。...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