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何为战略科学家?
战略科学家属于“领袖型科学家”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简单说,战略科学家既是战略家,也是科学家,是科技人才中的“帅才”,在跨学科研究、大兵团作战组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担纲“国之重器”、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领军人物。
与一般科学家乃至科技领军人才不同的是,战略科学家的重要性更多地在于“战略性”而非“科学性”。
就与大家熟知的科技领军人才比较而言,在概念上,科技领军人才仅限于“科学”层面,是掌握最新科学技术、最前沿领域知识、具有代表性科学话语权的科学家。而战略科学家,形象地说就是科学领军人才中的“领军人才”,属于“领袖型科学家”范畴。
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就是战略科学家。
2009年底,黄大年从英国返回故土。在他的推动下,中国的深探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路。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使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
黄大年关注未来几十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要达到的目标——巡天探地潜海,向深地深海深空进军。不仅如此,回国仅半年多,黄大年就统筹各方力量,说服大批海外科研专家回国工作,绘就了一幅宏大的新兴交叉学科蓝图。
在黄大年的倡议下,2016年9月,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筹备初期工作宣告完成,一个辐射地学部、医学部、物理学院、汽车学院、机械学院、计算机学院、国际政治系等专业的非行政化“科研特区”初步形成。
黄大年的这个战略设想涉及卫星通信、汽车设计、大数据交流、机器人研发等领域的科研,可在传统学科基础上衍生出新的方向,带动的是上千亿元的产业。
在广西南宁市园湖路小学,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教育基地的一本毕业纪念册复印件中,黄大年题写的“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跃然纸上,也深深地刻在母校师生的心里... [详情]
在关键时刻,总有一群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始终胸怀祖国和人民,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详情]
当我们走进吉林大学地质宫这栋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教学楼,看到那斑驳的墙壁、老旧的楼梯,我们立刻就理解了当初很多人对他的不解:“人到中年,功成名就,你还要折腾什么?”... [详情]
“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