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3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他强调,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是保护人民健康和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发挥我国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7月29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3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10位委员和特邀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角度建言咨政。近70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大家认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初步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公共卫生防护网,在疫情防控中经受了考验、提升了能力。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进程,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高、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织密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委员们建议,要有序推进四级疾控机构改革,明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与疾控机构的职能划分,确保疾控机构有职、有权、有责。要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多部门应急决策、联合处置、动态风险评估的快速反应机制,搭建各部门各领域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平台,设立全国统一、具有权威性的公共卫生应急电话号码,确保疫情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置。要推动公共卫生资源下沉,加强市县医院传染病、重症医学、呼吸等科室建设,保障编制和经费,织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要加强高校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健全职业准入、待遇保障、考核评价等制度,补齐公共卫生领域人才短板。要加强公共卫生科研攻关,加大药品、疫苗、高端医疗设备等研发力度,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独特优势。要深化公共卫生领域国际合作,抓紧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建立健全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我国边境口岸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堵塞管理漏洞,把“外防输入”落实到位。要适时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强化公共卫生防护的法治保障。要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卢展工、李斌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作了主题发言。全国政协委员蔡威、何延政、吴凡、戎蓉、林蕙青、赵家军、邓蓉玲、唐旭东、董小平和特邀代表钟南山发言。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教育部、海关总署、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人作了协商交流。
第一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7月28日至29日在重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对于促进社会化就业、更好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详情]
山岭上满是青翠的松树,各色野花在草地上自由绽放,木制栅栏里有独具藏式特色的房屋……... [详情]
在G60高速公路边上,一片绵延1.5公里的大型建筑让人过目难忘,数栋大楼的屋顶由网状屋盖相连,如波浪一般高低起伏。这个位于上海西南门户松江区的建筑名叫G60科创云廊,它不仅是上海科创的“新地标”,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光带”。... [详情]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交流会27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人民政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 [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实践力量。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系列文章,为您梳理解读讲话中的一系列重大观点。...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