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感受小康
小康里的“科技味”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从曾经的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是家里的“四大件”,到如今的智能高清电视、智能空调和扫地机器人进入寻常百姓家;从电报、电话、拨号上网,到万物互联各项智慧应用轮番登场,百姓生活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民生获得感与日俱增。
北京市民李淑明刚刚在敬老院度过了88岁大寿,因防疫要求不能到场的女儿一家和远在大洋彼岸的儿子一家,通过视频通话在“云上”为她庆祝了一个热闹的生日。
“每天都和孩子们、老友们在手机上见面,一点也不觉得距离远。他们还给我发了红包,我想买点啥,扫一扫就付钱了!”日常交流、支付、看新闻、下棋……现在李奶奶每天都放不下她的手机。
移动通信、飞机高铁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智能设备、大数据一张网让生活更便捷智能,远程会诊、医疗仪器为生命救治带来更多可能……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一幅全面小康的新图景徐徐展开。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疫苗研制项目随即启动,2个月进入临床研究,4个月开展紧急使用,11个月附条件上市,新冠疫苗研发跑出加速度,目前已有7个疫苗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促进接种提速,助力早日构筑“免疫长城”;
在广西贵港,基础教育阶段全覆盖的智慧教育“同步课堂”让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教育鸿沟”日渐缩小,大数据分析还为80余万名学生提供“私人订制”的精准辅导,帮助老师“对症下药”;
时值“三夏”,丰收的喜悦洒满金黄的麦田。河南周口,现代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黑科技”、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千里之外也能“手机种地”;山东济南,北斗导航代替农机手成为收割机的智慧“大脑”,无人驾驶作业更精准高效。
从吃饱到吃好,国人的每一碗饭中,也饱含着浓浓的科技“味”。一批批科技工作者扎根田野,矢志创新,不断培育出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的粮食品种,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十三五”期间,高产抗病早籼稻品种“中嘉早17”年推广达800万亩,“中单808”连续多年成为西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中黄13”成为近30年来唯一推广面积超亿亩的大豆品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呼唤,也引领着科技发展的方向。回溯近年来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奖榜单,从创建肺癌微创治疗体系到突破制浆造纸水污染过程控制技术,从花卉繁育栽培到传统特色肉制品工业化生产……民生创新接连涌现,科技真正造福于人。
过去一年,“嫦娥”奔月、“天问”探火、“奋斗者”号深潜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惊艳世人,在这片土地上,崇尚科学的氛围日渐浓厚。5月底,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各地同步举办,“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模型、仿生机器狗、服务机器人等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普展品刮起“最炫科技风”,吸引更多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爱上科学、向往科学。
更便捷的智能设备,更优质公平的教育医疗,更放心的食品药品,更宜居的环境……“医食住行”的点滴变化间,科技腾飞的翅膀,正稳稳托起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许振超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详情]
近日,美国参议院通过所谓《2021美国创新和竞争法》,宣称该法案旨在多个方面“对抗”来自中国的影响,推动美国创新并为未来几代人保持“竞争优势”。... [详情]
“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连山,这一次专门来看看青海湖。”6月8日,正在青海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湖仙女湾,听取祁连山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介绍,并实地察看青海湖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 [详情]
日前,美国保守智库哈德逊研究所高级专家David Asher发文,“建议”美国政府要在病毒溯源问题上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目前关于病毒溯源有各种说法,要设法让人相信中国有责任,这是至关重要的。... [详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总书记牵挂的“社区养老餐”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