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树,牦牛产业既是优势,更是龙头,选择玉树牦牛,把玉树州打造为世界牦牛种源基地,是我们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和做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具体举措,将有力推动玉树州乃至全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对玉树和全省畜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6日,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青川表示。
当日,“打造世界牦牛种源基地—玉树牦牛”座谈会在西宁召开。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是三江源核心区,是绿色有机无污染区,是四大超净区的核心区,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高原、绿色、有机是玉树农牧业的特色,生产出来的牦牛是打造输出地的首选。
据介绍,全球约1700万头牦牛中,中国达到1600万头,占94%以上,其中青海省597万头,占全国的37.3%,玉树州目前牦牛存栏约150万头,占到青海全省的25%,玉树牦牛占到全球牦牛总量的十分之一。
“玉树牦牛长期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牦牛品种纯度高,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品系,具有生长快,屠宰率、净肉率高、躯体大、肉品品质好等特点,在高原牦牛品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通牦牛、玉树牦牛父本都是野血牦牛。”玉树州曲麻莱县县委书记谭晟介绍说,2016年,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玉树牦牛”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1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近年来,我们扎实加强野血牦牛和扎什加羊两个良种繁育,目前良种率在60%左右,计划在‘十四五’内要提高到90%。”谭晟说,“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想做大做强,必须把这个链条完善链接起来,目前,我们有特色,但是优势不强,有优势,但不够强势,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与整个品种的发展趋势还不够匹配。下一步,我们在战略上强化种源的科技支撑,加大良种保育繁殖力度,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建设现代高原特色良种基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阎萍认为,玉树牦牛资源的挖掘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应为动态循环,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未来,要做好玉树牦牛的育、繁、推、采、供、销一体化,让玉树牦牛走向世界。”
青海美在生态之“大”,每年向下游输送900多亿立方米源头活水,气候调节和物种保有等功能性价值不可估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海美在“国家公园”名片,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正式创建,拥有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 [详情]
8月23日,记者从青海省医疗保障局获悉,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山乡、青林乡发生山洪灾害后,省医保局高度重视,迅速研究部署,第一时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受灾群众医疗保障服务工作通知》,明确重点任务,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医疗保障服务。... [详情]
近日,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布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意见,旨在进一步健全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福利保障制度,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解决残疾人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实施意见》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详情]
8月23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自今年“全国放鱼日”以来,青海省已累计向长江、黄河流域增殖放流花斑裸鲤、重口裂腹鱼、齐口裂腹鱼75万尾,放流青海湖裸鲤2110万尾,总计放流2185万尾,圆满完成2022年鱼类增殖放流任务。... [详情]
8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青海省人民政府在西宁召开共同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就共同打造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领导小组组长胡和平,省长、领导小组组长吴晓军出席并讲话。副省长、领导小组副组长杨逢春主持会议。...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