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蒙古族乡政府院子里,工作人员在熬制腊八粥。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10日,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在腊月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是冬日养生之道,也是对民族传统的守护与回望。
37岁的贺才姐家住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蒙古族乡。8日凌晨1时45分,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皇城乡是离震中最近的乡镇,全乡居住着近2000名牧民。
据了解,目前门源地震因灾受伤人数升至9人;紧急转移分散安置16户65人,其中皇城乡12户45人。贺才姐家是此次地震中受损最严重的牧户之一。
1月10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蒙古族乡马营村,牧民贺才姐在给一只羊羔喂奶。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10日中午时分,记者走进贺才姐家的院落,她正拿着奶瓶,为地震当晚出生的一只小羊喂牛奶。吃饱肚子,小羊静静地蜷缩在帐篷里的火炉边。帐篷旁的房内,掉落的砖块及玻璃堆在地上,墙面有近10厘米长的裂缝。
贺才姐说,地震后,政府为她家送来临时救灾帐篷,还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解决了一家人的后顾之忧。
1月10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蒙古族乡马营村,牧民贺才姐在给一只羊羔喂奶。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我老家在海北州海晏县,小时候一到腊八节,阿妈都会用青稞和羊肉熬制腊八粥。今年,我会用家中食材熬一些粥,希望尽快恢复与牛羊为伴的牧人生活。”贺才姐说。
10日上午10时起,在皇城乡政府院子里,工作人员冒着严寒,用小麦、牛肉等熬制腊八粥。门源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李旭明说:“这些粥会送到受灾牧民的家中,希望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能让受灾群众感受到温暖。”
1月10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一家超市,当地群众在挑选苹果。新华社记者 李宁 摄
地震后第3日,门源县城内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餐馆、超市等照常营业。过了腊八就是年,街边的小摊上还卖起了春联、灯笼等年货。
70岁的李玉明是门源本地人,她告诉记者:“我去超市把豆子买好了,有八九种呢!等晚上儿女回来,做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一家人聚在一起才有节日气氛。”
1月10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一家超市,市民李林梅带着女儿挑选水果。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摄
记者走访门源县市场和超市看到,目前水果、蔬菜等供应充足。在一家超市杂粮区,顾客李林梅正带着两个女儿挑选做腊八粥的食材,一旁的购物车里装满了白菜、西葫芦、橘子等果蔬,她的小女儿手里还拿着一块奶油蛋糕。
1月10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一家超市,市民李林梅在挑选制作腊八粥的食材。新华社记者 李宁 摄
李林梅说,10日下午,一家人专门驱车从门源县北山乡赶到县城采购物资。“这是地震后第一次领着孩子出门到县城买菜,祈愿一切顺利,家人平安。”她说。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2年新年贺词。贺词中提及黄河长江“母亲河”、碧波荡漾的青海湖、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是生态青海的场景,更是青海践行“三个最大”要求,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丰硕结果... [详情]
近日,门源回族自治县永旺绿色肉牛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青海福源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青海沃谷庄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养殖场入选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详情]
冬日时节,大地静谧,农牧行业从业者也开始细细盘点一年的得失。回味秋风起时的饲草香,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袁家庄村的层层梯田上,广布的苜蓿、燕麦等各类饲草仍在回忆里摇曳生姿... [详情]
1月8日1时45分,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发生6.9级地震后,按照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响应,省自然资源厅闻令而动,快速应对,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了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和应急测绘保障工作... [详情]
1月8日01时45分,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发生6.9级地震后,省生态环境厅立即启动地震灾害环境影响应急预案,调动门源县、祁连县及相关市州生态环境局人员及时检查排查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源地、垃圾填埋场、尾矿库和水库、水电站等重要点位,了解掌握现场情况...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