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灰椋鸟。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9日,记者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近日,该局工作人员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仙女湾湿地巡查时,偶然发现一只体形较大正在觅食的雀形目鸟类,经比对鸟类图鉴认定为灰椋鸟,查阅文献与整理历史数据发现该鸟为青海湖鸟类新纪录,至此青海湖鸟类种类达228种。
作为国际重要湿地,青海湖不仅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也是中亚、东亚两条候鸟迁徙路线的交汇点,是中国境内候鸟繁殖数量最多、种群最为集中的繁殖地。
目前青海湖已知雀形目椋鸟科的物种有3种,即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紫背椋鸟(Sturnus philippensis),灰椋鸟为椋鸟科新的记录种,该鸟栖息于平原或山区的稀树地带,繁殖期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主要取食昆虫,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国为黑龙江以南至辽宁、河北、内蒙古以及黄河流域一带的夏候鸟,迁徙及越冬时普遍见于东部至华南广大地区,在青海湖单个个体出现较为稀有。
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二郎剑分局了解到,5月2日,二郎剑分局成功救助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马麝,这也是青海湖周边首次出现马麝... [详情]
4月22日,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了解到,今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决定在全国继续授予10家单位“中国摄影之乡”称号、30家单位“中国摄影创作基地”称号,并予以重新授牌,青海湖景区继续入围“中国摄影创作基地”... [详情]
4月21日,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青海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目前共有97个种类的水鸟在这里繁衍生息。... [详情]
黄胸鹀(学名:Emberiza aureola),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又名黄胆、禾花雀、黄肚囊、黄豆瓣、麦黄雀、老铁背、金鹀、白肩鹀。... [详情]
4月13日,记者从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获悉,根据多源卫星资料监测结果,截至4月12日青海湖湖冰已完全融化,融化历时24天,完全融化日期较近十年平均提前2天,融化历时较近十年平均缩短6天。... [详情]